王晶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淮安)
痉挛型偏瘫脑瘫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其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1],给患儿的成长以及正常生活带来严重不良影响。而随着目前临床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对于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的治疗取得了较为不错的临床治疗效果[2]。但基于该病发病机制的复杂以及患者为儿童等特殊性质,目前临床对于患儿的治疗效果仍不太理想,对患儿的有效恢复带来了一定的影响[3]。本研究中,分析探讨作业疗法在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中的治疗效果,详情见于下文。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于我院收治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30 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与观察,并随机分成观察组(15 例)与对照组(15 例),其中观察组15 例,男10 例,女5 例,平均(5.75±0.21)岁;对照组15 例,男10 例,女5 例,平均(6.56±0.11)岁,对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分析后显示,两组间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在进行治疗时,对患儿的各项情况进行监测,并做好数据记录。对照组仅实施常规康复训练,主要针对患侧的活动度、上肢负重支撑、上肢弱势肌群肌肉等进行训练。观察组实施作业疗法,具体如下。
(1)方案制作:医务人员在有效救治的过程中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作业疗法实施方案的制定,综合患儿各方面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作业疗法方案。
(2)各项技能的训练:①运动力的训练:有效利用滚筒、沙袋等器材对患儿进行训练,提高患儿的运动力;②运动功能的训练:利用卧、站、写等对患儿运动功能进行训练;③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指导患儿反复练习进食、穿衣、洗漱等,提高患儿的自我照顾能力;④感觉机能的训练:通过听、说、读、写等体验加强患儿的感觉功能;⑤双手配合能力的练习:通过拍手、扔球等方式对患儿的双手配合能力进行训练,提高患儿手部的灵活度。
(3)训练时间的固定:有效训练的过程中将训练时间固定,每天训练40 min,持续训练3 个月。
在进行治疗时,对患儿的各项情况进行监测并做好相应的数据记录。(1)两组患儿生活质量的对比。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表)ADL 表对患儿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按照总分为100 分对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反之则越不好。
将数据纳入SPSS 20.0 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P<0.05 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两组患儿生活质量的对比,观察组患儿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P<0.05)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于表1。
表1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的对比(±s, 分)
表1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的对比(±s, 分)
组别 例数 生活质量观察组 15 92.5±4.3对照组 15 71.5±5.6 t 11.519 P 0.001
痉挛型偏瘫脑瘫是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发病的过程中患儿患侧的肌张力高、手部精细运动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正常生活[4]。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效的提高了此疾病的临床疗效。但基于患儿配合度较差以及具体病情变化较为复杂,因此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有效康复[5]。
目前在痉挛型偏瘫脑瘫的康复过程中最常运用的训练手段是常规的康复训练,运用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6]。但由于常规康复训练的训练方式较为刻板,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对患儿的有效康复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针对这一点,作业疗法受到了诸多的关注,在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利用作业疗法的临床效果显著[7]。作业疗法主要是通过对患儿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根据患儿的不同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有效应用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8]。本研究显示,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康复效果,观察组患儿要明显好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的治疗中利用作业疗法,能够取得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有效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