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圣国 ,宦红梅
(1.上海市闵行区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100;2.上海市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100)
人们通常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为慢性病,属于无法传染、存在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一些疾病总称,并不特指某一种疾病,一旦防治不及时,就会造成生命、经济等危害[1]。慢性病存在知晓率低、治疗率低以及控制率低等特点,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因慢性病常迁延难愈,患者大都需长期用药进行控制,一般选择社区医院或者门诊实施诊疗,所以强化社区医院或者门诊的医疗质量就显得很重要。
1.1 临床资料。选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来上海市闵行区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92例慢性病高危患者开展研究,双盲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6例。女40例、男52例;年龄48-76岁,平均61.39岁。通过统计分析患者基线资料,两组P>0.05,所以可开展本课题研究。
1.2 方法。乙组以常规诊疗为主,为:按患者病情、实际需求向其告知阶段性治疗后复诊时间,经电话、微信或者短信等方式通知体检时间,解答患者疑问。甲组以“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为主,为:①签约,本着平等公开、完全自愿的原则进行签约,以家庭为单位,由患者同选择的医生签约。主要内容是患者病情评估、具体服务条款、责任划分、权利、义务等,并确保存在法律效应。签订协议后,由家庭医生调查、了解患者一般资料、家庭情况、病情、家庭状况、治疗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等,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具体干预措施为:开展健康教育,并干预治疗性的生活方式,由全科医生按患者实际情况、心血管危险因素是否存在、冠心病与否等,为患者进行健康数据分析,并评估其健康风险,之后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干预患者饮食、体质量、血脂等,嘱患者按时来院进行检测,详细掌握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以及转诊,成员间要通力合作,定期给予患者电话随访,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实施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微信交流,定期评估干预效果,具体干预包括心理健康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嘱患者经签约联系卡上的联系方式同团队成员随时联系,给予患者健康咨询。免费向患者及家属发放健康手册,内容主要是各阶段的防范要点和饮食指导内容等,提高相关人员的配合度。耐心聆听患者的诉求和表达,鼓励患者释放情绪,给予患者理解以及尊重。协助患者认清非理性的情绪,告知非理性情绪会导致内分泌系统出现紊乱,而影响到恢复。告知患者自我调节方法,比如松弛法、深呼吸法等,使身心得到放松。②追踪检查管理,留存患者和家属联系方式,经电话、网络、视频等跟踪患者实际情况。建立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疾病知识。邮寄相关资料,及时解答患者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干预措施。
1.3 观察指标。实施不同服务后,自拟问卷调查两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主要是疾病影响因素、自我监测方法、用药方案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等,满分100分,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同得分成正比。统计运动不足、吸烟饮酒以及饮食不良等危险因素存在情况。干预效果:体征、症状显著改善,影像学检查结果、生化指标明显改善或者恢复正常视为显效;体征、症状有所改善,影像学检查结果、生化指标等改善视为有效;体征、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生化指标等没有改善视为无效;体征、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生化指标等加重视为恶化[2]。
1.4 统计学分析。本课题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23.0软件,()表示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开展t检验,(%)表示干预效果、危险因素,开展χ2检验,当P<0.05,则存在统计学差异。
2.1 比较甲乙两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实施不同服务后,甲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大于乙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甲乙两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 ,分)
表1 比较甲乙两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 ,分)
组别 例数 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乙组 46 67.35±9.42甲组 46 89.41±5.36 t-13.8047 P-0.0000
2.2 比较甲乙两组的危险因素。实施不同服务后,甲组运动不足率、吸烟饮酒率、饮食不良率均小于乙组(P<0.05),见表2。
表2 比较甲乙两组的危险因素[n(%)]
2.3 比较甲乙两组的干预效果。实施不同服务后,甲组干预总有效率大于乙组(P<0.05),见表3。
表3 比较甲乙两组的干预效果[n(%)]
目前,我国的老龄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使慢性病发病人数明显增长。慢性病以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一直在致力于解决慢性病的防治,尽管医疗水平和经济水平在不断的发展,但慢性病发病率仍逐年上升。一旦患者患上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就很难根治,需长期甚至是终身服药治疗,导致患者存在较大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有研究显示:通过有效控制慢性病的高危因素,能减少部分高危人群发展成慢性病。有研究指出:社区医院、门诊的诊疗服务质量提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情况[3]。
慢性病患者不能一直在医院治疗,所以社区称为慢性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场所,对慢性病的预防、管理以及治疗均存在积极的影响。尽管我国一直在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但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运行等仍处于探索阶段。
对于家庭签约医生来说,主要为组建家庭医生团队,由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构成,同患者签订服务协议,详细了解患者的资料,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上门为患者做身体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其健康情况进行评价,并且详细记录、备案,以评估结果为患者拟定治疗方案,同时结合病情进行治疗,还要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疾病情况,并且再次进行评估,以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同患者和家属保持有效的沟通,为患者留下有效的联系方式,便于患者随时进行咨询,向患者定期普及相关疾病知识、实施健康宣教,并给予患者健康习惯、行为等指导,告知用药说明[4]。
“1+1+1”家庭签约服务模式是新型的一种诊疗模式,以社区为范围,主体为医生,以家庭当做基础单位的新型的一种综合医疗服务[5]。收集患者家庭信息、个人信息,并为其建档,而直观了解患者实际状态,开展有效干预,而提高治疗效果、提高依从性、改善生活习惯[6]。给予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开展“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可提高患者对于健康重视程度,并使自身知识水平提高,而更加注重日常生活,有效缓解疾病,且家庭签约服务是以政府为依托的,是国家大力扶持的一个项目,医生的收费较低,可推广[7]。本课题结果是:实施不同服务后,甲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89.41±5.36)分大于乙组(67.35±9.42)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甲组运动不足率(28.26%)、吸烟饮酒率(10.87%)、饮食不良率(19.57%)均小于乙组[(50.0%)、(28.26%)、(39.13%)],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甲组干预总有效率(89.13%)大于乙组(50.0%),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在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中,实施“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可有效控制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提高干预效果以及健康知识掌握度,避免高危人群发展成慢性病。
总之,于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中,“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实施可提高临床干预效果、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可有效控制相关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