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乃宁
(江苏省淮安市肿瘤医院,江苏 淮安 223200)
心内科患者不仅起病急,而且病情进展迅速,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而且病因复杂,近些年心内科疾病发生率呈现出递增趋势,因此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要求对护理工作进行不断改进,提高护理质量,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避免纠纷事件以及风险事件发生[1]。本文分析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及对策,具体内容如下。
从我院心内科择取100例患者,病例均从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择取,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40-70(50.52±3.49)岁,疾病类型:30例心肌梗死、2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组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42-71(50.60±3.51)岁,疾病类型:31例心肌梗死、1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一般资料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可比。
对照组50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50例患者行以改进型潜在风险预防护理措施,首先对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据此制定改进措施,落实在实际护理工作中。
对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投诉事件发生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照分析,其中风险事件主要涉及到不规范记录、沟通欠佳、违规操作。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通过()表达,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通过(%)表达,用x2检验,若P<0.05确认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14例出现不规范记录现象、16例出现沟通欠佳现象、13例出现违规操作现象,研究组3例出现不规范记录现象、5例出现沟通欠佳现象、2例出现违规操作现象,研究组研究组不规范记录、沟通欠佳、违规操作等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对照组15例出现投诉事件,38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持满意态度,研究组4例出现投诉事件,48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持满意态度,研究组投诉事件少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心内科护理工作的潜在风险因素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①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由于心内科疾病发病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对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护理人员做好应急处置措施,如果护理人员专业素质较差,且缺乏临床经验,则很难有效把握患者病情,容易出现疏忽潜在危害的问题,因此容易导致风险事件[2]。②护理记录不全面。护理记录是护理工作的直接反映,不仅要求具备针对性,而且要求具备全面性,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在完成一项护理工作之后,应完整地记录相关内容,如果护理记录不全面,则会影响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容易导致护患纠纷问题[3]。③新设备以及仪器的频繁更换。伴随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量新设备以及仪器频繁更换,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而部分护理人员无法熟练使用新仪器和设备,容易出现违规操作现象,进而导致风险事件[4]。④工作时间安排不合理。因心内科患者病情不稳定,护理人员工作紧张,且强度大,无法得到有效休息,在疲惫状态下继续工作难免出现医疗事故[5]。
针对心内科护理工作的潜在风险,应做好以下护理管理措:①强化护理人员培训。对规范制度的落实予以管理,并对操作规范的落实予以监督,使护理记录书质量得到保障,并强化考核工作,使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得到增强,使护理记录更加真实、全面,为患者提供更好地服务。针对护理风险问题,对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其专业技术素质,并积累应急处理经验,使其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水平。②合理排班。护士长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对每位护理人员的个人技术水平以及家庭情况进行了解,对排班制度进行细化,形成灵活的调休机制,如新老护理人员搭配,可以将高资历护理人员的优势发挥出来,同时也可以将年轻护士精力和体力充足的优势体现出来,实现优势互补,使护理质量得到提升,避免护理风险事件发生。③强化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对护理理念进行创新,形成良好护患关系,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取得患者信任,并开展安全教育,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生活意识和行为,对患者康复和治疗有重要作用。
对于心内科患者来说,容易出现多种风险事件,增加投诉事件发生率,影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因此需要改进型潜在风险预防护理措施的实施,避免风险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