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振胜,吴智年,周红梅
(甘肃省山丹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甘肃山丹734100)
山丹县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地处高原高寒地带,全境属大陆性高原高寒半干旱气候,四季不分明,冬季降水稀少,气候严寒干燥,夏季雨量集中,气候温良。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7.1℃,≥0℃的有效积温3107℃,年日照时数2993 h,年平均降雨量仅195 mm,而年蒸发量达2176 mm,无霜期140~150 d 左右,气候条件能够满足春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1]。为了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切实做好春小麦新品种甘育4 号的示范推广工作,2019年在山丹县开展了甘育4 号“3414”田间肥料试验,旨在为该品种栽培技术的集成提供理论依据。
试验设在山丹县清泉镇南湖村,海拔1735 m,平均气温1~7℃,≥0℃积温3107℃,≥10℃积温2596℃,年降雨量150~350mm,年蒸发量2716mm左右,无霜期145~151 d。试验地前茬作物为马铃薯,土壤属灌漠土壤,地块平坦,土层深厚,肥力均匀,有灌排条件,具有代表性。试验播种期为3月18日,收获期为7月25日,田间管理同大田。
供试春小麦品种为甘育4 号,由育种单位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提供。供试氮肥为尿素(含N 46%),磷肥为重过磷酸钙(含P2O543%),钾肥为硫酸钾(含K2O 50%)。
试验参照《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中的“3414”试验方案,即氮、磷、钾3 个因素,4 个水平,共14 个处理。4 个水平:0 水平:不施肥;2 水平:当地最佳施肥量;1 水平=2 水平×0.5;3 水平=2 水平×1.5。本试验2 水平施肥量为N-150 kg/hm2、P2O5-120 kg/hm2、K2O-30 kg/hm2。小区面积1.5 m×10 m=15 m2,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见表1)。收获时每小区单独计产,并随机选择20 株,在室内测定株高、穗长、有效穗数、小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等性状。产量及农艺性状用SPSS17.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用“3414”试验分析器SG-2.3 软件进行肥效分析。
表1 甘育4 号春小麦品种“3414”试验设计及施肥标准
由表2 可知,与不施肥处理(N0P0K0)相比,所有施肥配方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产,增幅5.6%~41.3%,表明通过施肥有利于获得较高产量。在不同配方施肥下,小麦产量具有显著差异,在N2P2K2配方下,产量为10157 kg/hm2,较对照增产41.3%,显著高于其他配方水平(P≤0.05)。其次是N2P3K2、N1P2K1、N2P2K3和N2P2K1配方,产量分别为9883.5 kg/hm2、9835 kg/hm2、9830.5 kg/hm2和9762 kg/hm2,分别较不施肥处理增产37.5%、36.9%、36.8%和35.8%。
表2 不同配方施肥对甘育4 号产量的影响
由表3 可知,甘育4 号的株高、穗长、有效穗数、小穗数在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而穗粒数和千粒重在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处理N3P2K2株高最高,为75.6 cm,穗长最长,为8.0 cm。处理N2P3K2有效穗数最多、千粒重最高、穗粒数较多,分别为1.4个、47.7 g 和27.5 粒。处理N2P2K2小穗数和穗粒数最多,分别为12.6 个和28.5 粒,千粒重最高,为47.7 g;同时,该处理穗长较长、有效小穗数较多,分别为7.9 cm 和1.3 个。与各处理相比,不施肥处理对甘育4 号小麦品种的生长影响很大,株高仅为64.4 cm,较其他处理降低3.6~11.2 cm,而且穗部性状均较施肥处理低。
以N 4.3 元/kg、P2O54.6 元/kg、K2O 6.7 元/kg、小麦产量2.4 元/kg 进行肥效分析并计算经济效益,得出最佳施肥量为N 152.7 kg/hm2、P2O5124.2 kg/hm2、K2O 26.1 kg/hm2,最大施肥量为N 176.25 kg/hm2、P2O5137.4 kg/hm2、K2O 28.5 kg/hm2,最佳产量为9804 kg/hm2,最大产量可达9930 kg/hm2。产量(Y)与氮(X1)、磷(X2)、钾(X3)肥的回归方程如下:
表3 不同配方施肥对甘育4 号农艺性状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春小麦品种甘育4 号在山丹县最佳配方施肥量为N 152.7 kg/hm2、P2O5124.2 kg/hm2、K2O 26.1 kg/hm2,最佳产量为9804 kg/hm2,最佳配比为1∶0.81∶0.17。该结果与笔者以甘育3 号为研究对象得出的结论有一定出入[2],分析原因:一是不同品种对氮、磷、钾肥的需求不同;二是与试验年份气候条件、前茬作物、土壤肥力水平不同等有关。但可以看出甘育系列小麦品种在N2P2K2和N2P3K2配方下均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具体在示范推广中应根据前茬作物的施肥情况和具体的种植区域土壤基础养分状况,合理施用磷肥和钾肥,提高肥料利用率,达到小麦增产增收,减少化肥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