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霞
(内蒙古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内蒙古 包头 014030)
由于近年来消化内科对于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在逐渐增多和提高,传统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无法满足需求[1],而根据研究,PBL教学模式能够较快的为较多护理实习生进行高质量的培训,本文因此对此展开研究,意在探讨PBL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具体观点如下。
在我院2019年1月~2019年6月间实习的消化内科临床护理实习生中随机抽取49例,实习生均为女性,年龄21~23岁,平均年龄22.51±0.93岁,在1~3月间为其进行常规模式的消化内科临床护理教学,在4~6月进行PBL教学模式的消化内科临床护理教学。
PBL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中进行运用时,(1)老师对科内现有病例的症状向实习生进行病症详细描述之后,由实习生对患者报告不适或者检测指标出现异常的部位进行分辨,再由老师进行病症相关的表现,治疗方法进行提问。(2)在接受问题后,实习生自发组织成立病情小组,再将所发现的病症情况为所有小组成员进行通报,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病理检验猜测和假设,之后对患者的症状和假设病症的通用指标进行观察,并比较病症和通用指标的差别,若差异较大,表示假设不成立,则重新设定新假设,直到找出类似的指标和相应的护理措施。(3)找出相应的措施若对患者有效,则进行记录,并根据根据问题解决过程进行总结。(4)在所有的实习生均进行相关问题解决后,有老师进行全程问题总结,再次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并指引实习生对相同病例进行再次操作,从而增加护理实习生这些方面的知识,并增加动手技能的熟练度和相关知识的敏感度,达成良好的教育学习效果。整个过程中老师主要负责指出提出问题,实习生则进行实操、思考和交流、反思。
1.3.1 对实习生的护理知识技能进行比较
在两次护理教育完成后分别对实习生进行本阶段的护理知识技能评分比较,比较标准纳入实习生对患者不良症状识别程度,对护理药物的剂量准确性,对护理技能进行熟练度,评分的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实习生的护理知识技能掌握更好,相应的教学模式越有效。
1.3.2 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两次护理教育完成后分别对患者在本阶段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比较标准纳入实习生的护理舒适度,护理用药不良反应次数和改善情况,评分的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满意度越高,相应的阶段的实习生护理技能越有效。
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实习生在两次教学结束进行的评分显示,第一阶段实习生的护理知识技能平均得分为(78.78±4.54)分,第二阶段实习生的护理知识技能平均得分为(85.01±4.75)分,比较结果为(t=5.908,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示实习生在第二阶段检测中对患者不良症状识别程度,对护理药物的剂量准确性,对护理技能进行熟练度均获得了明显提升。
两次教学结束由患者进行满意度评分显示,第一阶段实患者的满意度平均得分为(64.44±3.52)分,第二阶段实患者的满意度平均得分为(91.51±4.94)分,比较结果为(t=27.163,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示患者认为第二阶段的护理舒适度更高,护理用药不良反应次数更少,病症改善情况更明显。
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模式截然不同的新型教学方式,他改变了往常教师为中心,讲课为方法的教授性教学方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仅仅起到引导和纠正的作用,十分适合运用于消化内科临床护理教学[2]。
由于消化内科是一个涉及症状较多,病情变化较大,发病人数较多的特殊科室,在这个科室中入院的患者也多存在类似的问题,因为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质量和数量都要求较高,这其中护理人员除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需要极为熟练的技能技术,而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实习生仅仅依靠老师进行传授,即使学得再好也多是对患者某些症状比较了解,但实际操作极差[3]。
因而实验中,49例实习生在第二阶段的护理知识技能水平较第一阶段有了较好的提升,所有接受护理的患者满意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综上所述,PBL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具有极好的教育效果,接受教学的人员知识技能水平能迅速提升,能帮助学员快速达到患者需要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医学教育中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