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供给侧改革与民营企业金融精准服务探析

2020-12-09 23:39郭广忠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供给商业银行

□郭广忠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2019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时提出,要正确把握金融的内涵与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握好稳定经济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宽松的市场环境,我国的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的民营企业在稳定经济增长、促进技术创新、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公众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仍然是困扰各类民营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在不断推进的金融供给侧改革中,只有多措并举,为民营企业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才能切实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确保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分析

近年来,受国内和国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民营企业的发展。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及各类金融机构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惠及民营企业发展的帮扶政策和支持措施,但是,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民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存在不足

从民营企业自身来看,多数企业经营规模较小,内部财务制度与管理制度不太健全,所拥有的可抵押担保的资产不足,业务经营活动的稳定性较差,抵御各类外部风险的能力较弱。当外部的经营环境一旦发生变化,民营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甚至会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这样,不仅会导致商业银行前期提供的贷款无法收回,使银行的信用风险加大,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上升;而且可能会导致其他各家银行出于风险控制和趋利动机的考虑,进一步收缩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规模,并实行更为严格的贷款条件。这无异于给民营企业雪上加霜。

(二)金融供给与民营企业的需求不匹配

在我国的间接融资体系中,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在从事信贷活动中,认为在对民营企业进行资信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和贷后管理等方面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成本,而实际效益并不尽如人意,出于成本和收益的考虑,大型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积极性不高,这直接减少了民营企业从大型商业银行获得融资服务的机会。

对于金融体系中的中小商业银行来说,它们尤其强调通过抵押、担保等手段来转移资产业务的风险。民营企业的贷款需求具有数量少、期限短、资金需求迫切等特点,中小商业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对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也会采取更加谨慎保守的信贷政策。

从金融市场的直接融资来看,在我国货币市场上,民营企业能够使用的融资工具几乎没有。在股票市场上,多数民营企业无法达到在主板市场上市的条件,在中小企业板块上市融资的民营企业的数量极其有限,能够实现在科创板上市的民营企业更是凤毛麟角。民营企业想通过发行债券,在债券市场上融资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规模实力。能够满足发行债券进行融资要求的民营企业也是少之又少。由此看来,无论是货币市场还是资本市场,民营企业实现直接融资的渠道都很狭窄,直接融资同样困难重重。

(三)政府相关部门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保障力度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各类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国的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民营经济为国家财政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在GDP中的占比达到60%以上,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是民营企业提供的,还为城镇劳动者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民营企业数量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但是民营企业能够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支持的却不到10%①。

近年来,为了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近期,为支持疫情防控和民营企业复工复产,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保监会等有关部门通过降准、发放专项再贷款、鼓励商业银行再贴现、激励商业银行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增加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额度、提供低成本融资、办理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加大涉农贷款支持等系列措施,有力缓解了民营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一部分存在融资需求的民营企业,还没有享受到国家优惠金融政策的扶持,要么未达到银行授信门槛,要么承担较高利率。政府层面尚未建立完善的民营企业融资的信贷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

二、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是银行信贷。但是,由于各类金融机构对于民营企业的融资具有天然的歧视性,使得民营企业融资难与融资贵的问题迟迟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在直接融资中,发行股票、债券等进行融资,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也是望尘莫及。要从根本上破解民营企业的融资难与融资贵的问题,必须依靠市场化的手段,使金融供给更有效率、更有质量,从而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可以有效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中更多的依靠内需增长来拉动。民营企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中最活跃的市场主体,理应获得充分的金融服务与资金支持。只有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才能有效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解决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减少金融市场上低效、无效的供给,大大增加有效、高效的金融供给,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可以为民营企业提供充足的信贷资金供给

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实施中,要求商业银行要盘活信贷存量、控制信贷增量,合理调节银行的信贷结构,将更多的资金投向产品有市场、生产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战略性新型产业,而对于产能过剩的行业和企业则要下决心压缩甚至退出,将腾挪出来的信贷资金用于支持优势企业,进而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与调整。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民营企业有望得到银行信贷的充分支持。

(三)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可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贵的问题

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助力实体经济降低经营成本。贷款利率确定的基本原则是使借贷双方都有利可图。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完成,商业银行在贷款利率的确定上,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这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果贷款定价偏高,可能会丧失现有的市场份额;贷款定价偏低,又无法覆盖风险溢价。为此,商业银行必须主动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后信贷市场的发展变化,实施更为精细化和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各类企业以大体均衡的市场利率提供必要的信贷支持,民营企业融资贵的问题能够得到缓解,大大提高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四)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可以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宽松的金融环境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和其它金融服务是金融的宗旨和本分。没有了坚实、强大的实体经济支撑,金融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和无源之水。只有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才能促使金融机构合理调整信贷结构,科学进行产品定价,不断提高资产质量,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在确保有效防范风险,实现安全稳健运营的前提下,为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宽松金融环境,更好地发挥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三、多措并举,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

民营企业融资难与融资贵的问题由来已久,要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采取多种综合性措施,形成合力,使金融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相匹配,力求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

(一)推进金融中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疏通间接融资渠道

优化现有的金融中介体系,增强间接融资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1.组建专门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银行。民营企业融资具有风险大、收益不稳定、成本较高等特点,一般的商业性金融机构不愿意做此类业务,应该由政策性银行来从事。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成立一家专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前期可选择一批民营企业进行政策性支持,等这些企业运营正常,发展壮大后,就将其交给商业银行来服务,之后,再进行精选,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这样,一方面可以解除商业银行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发挥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作用。

2.促进民营银行的稳健发展。民营银行具有鲜明的属地性。这些银行与当地的民营企业关系密切,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与金融服务等情况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它们服务地方民营企业具有天然的便利性。对于民营银行来说,在从事与民营企业相关的信贷业务时,不应过度关注民营企业的担保、抵押或质押问题,而应该更多的从长远来考虑民营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为银行培育一批潜在的优质客户。相关监管机构在对地方性民营银行进行考核时,要有一定的宽容度。通过建立民营企业完善的征信体系,在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既满足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又实现了民营银行的稳健发展。

3. 深化商业银行内部经营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中介体系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其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转变对商业银行的考核机制,建立“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有关部门在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和考核时,要高度关注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成效的考核评价。在各级商业银行机构内部成立专门的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事业部,切实提高资金供给的效率,建立起“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同时,改革商业银行客户经理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充分调动客户经理的积极性,使客户经理能够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为民营银行量身打造金融服务方案。

第二,深化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经营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我国的民营企业数量众多,涉及范围很广,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很强。为此,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时,应注重实施差别化的信贷支持政策。在信贷产品的提供上,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各类民营企业积极开发创新出个性化、差异化和定制化的金融产品,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和可得性,切实缓解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

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供应链金融的优势,围绕大型企业集团提供信用,来支持供应链上的民营企业,由大型企业带动民营企业的发展。围绕政府公共投资,将所有为政府项目提供服务或商品的民营企业联系在一起。这样,既实现了对风险的有效管控,也支持了众多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畅通直接融资渠道

建立完善高效的金融市场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直接融资渠道。

1.加快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我国的资本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下一步应从完善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入手,把好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两个重要环节,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制度创新,在持续加强对市场交易全过程监管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第一,对资本市场进行合理的分层。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科创板等市场里面进行进一步的分层,每个层次设置不同的上市标准以及投资者门槛,来更好的满足不同生命周期的各类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和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可尝试在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中引入做市商制度,增强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促进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同时,对所有板块均实行严格的退市制度,来解决借壳上市以及寻租的现象,让所有的市场主体包括民营企业的上市融资更加便捷。

第二,创新资本市场融资工具。在充分发挥传统的股票和债券融资工具优势的基础上,尝试推出各种衍生证券,为民营企业参与资本市场的融资活动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还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化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带来的风险,盘活商业银行期限较长的存量资产,增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有效分散其经营风险。

第三,在资本市场全面实行注册制。在资本市场全面推行注册制,可以扩大资本市场的覆盖面,改善资本市场的有效供给,增加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可能性。通过培训一大批成熟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资本市场运行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根本改善。这样,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渠道将大大拓宽。

2.发展货币市场,增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央银行再贴现业务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场所。长期以来,我国在发展金融市场中的推进序列是先资本市场、后货币市场,这种特定的制度安排使得我国的货币市场发展长期滞后,直接制约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顺畅传导。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中,要确保中央银行对民营企业的各项支持政策能够快速传导,必须高度重视发展货币市场。

发展票据贴现市场,中央银行通过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的额度,把再贷款和再贴现政策覆盖到包括民营银行在内的符合条件的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票据融资支持力度,简化贴现业务流程,提高贴现融资效率,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开展对民营企业的票据承兑与贴现业务。此外,还可以考虑允许民营企业通过发行商业票据和短期融资债券进行融资。

(三)发展金融科技,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

金融科技的发展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着力点之一,会对金融业的发展带来及其深远的影响。发展金融科技,通过科技创新,支撑金融机构服务效率的提高和经营成本的降低。

1.利用金融科技解决民营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各类金融机构在为民营企业融资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无法全面、准确地掌握民营企业真实准确的信息。商业银行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可以随时获得民营企业的各类数据资料,及时掌握它们的融资需求,并对民营企业的信用状况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以此决定是否给予贷款支持,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就会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样,一方面满足了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也有效控制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2.利用金融科技降低交易成本,解决民营企业融资贵的问题。在金融科技的支持下,商业银行从事信贷业务时,从贷前调查开始,到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都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得民营企业较为全面完整的信息,既可以利用历史数据分析其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又可以了解其资金需求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互联网线上交易程序非常简单、快捷,这样,银行的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都会降低,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贵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四)创新政府监管方式,完善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机制

在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中,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力推动。这就需要政府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机制。

1.加强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保证民营企业有关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商业银行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时,首先要进行信用评估。信用评估的依据是从互联网和数据库中获得的相关信息。而互联网上的企业信息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真假难辨。这就需要在政府相关部门如工商、税务、金融监管机构、房管部门等的支持和主导下,对各类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形成系统全面的信息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信息的获取能力和效率;同时,还可以保证相关信息的真实可靠,构建良好的民营企业各类数据信息系统。

2.建立政府主导的民营企业信贷担保体系,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的风险补偿环境。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机构和基金,降低金融机构民营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破解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同时,完善政府的配套政策,有效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一系列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和优惠制度。通过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增加担保公司资本金、提高政府贴息资金比例,鼓励并引导商业银行将信贷资金投向民营企业。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应适度扩大担保规模、降低担保和再担保费率。

3.完善相关制度,改善基础金融环境。对现有的监管体系和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与创新,在确保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的前提下,精准把握金融监管的力度,实现适度监管。既要随时把握资金的流向,又要能够及时提供有效的信贷供给;既要注重风险的防范,又要为金融创新留出合理的空间。要尽量减少政府和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业务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增强金融机构的自主性,鼓励金融创新;同时,要密切监控信贷资金的流向,优化银行信贷业务的各个环节,确保资金流向和资金用途的合理;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改善基础金融环境,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业务经营方式,为民营企业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

综上所述,只有从政府、金融机构及民营企业自身入手,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从而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注释:

①数据来源:迪普思数字经济研究所。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供给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构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法治保障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