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以海外名校旅游管理硕士(MTA)培养为例

2020-12-09 18:39□杜
人才资源开发 2020年3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办学旅游

□杜 宁 韩 莹

旅游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旅游管理硕士(MTA)的培养模式与发展路径,培养更多专业技能过硬、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提升国内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基础上,全面阐述国内MTA教育的发展现状,对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区域分布、人才培养模式及特色等进行比较和梳理,总结国内MTA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借鉴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等5家海外名校相关专业的办学管理经验,提出国内MTA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基本思路。

一、引言

2010年9月,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MTA)被列入2011年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计划,允许在全国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57个MTA授权点进行招生,此举标志着MTA教育项目在我国的正式启动。南开大学以其在旅游学科办学中深厚的专业功底、普遍的公众认知度,被推选为该项目代表,担任全国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单位,统筹协调全国MTA教育发展。全国各省市已启动MTA招生的各高校在各区域内积极运作,推进MTA教育的起步与工作落实,并不断总结地方教育培养中的问题与经验,相互学习和借鉴。

2011年,第一届全国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总结了我国MTA教育起步发展阶段的现状与问题,从行业实践、市场对旅游专业型人才的需求等多角度探索了我国MTA人才的培养、课程的设置、MTA未来教育的核心等发展过程中的具体环节,为MTA教育发展的成熟化提供了良好的参考路径和清晰的指导方向。

二、国内MTA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MTA教育发展现状

1.国内MTA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MTA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研究生教育的形式培养旅游行业的职业经理人,促成旅游行业高学历专业型人才的充足化。通过系统梳理“旅游管理硕士”的相关学术文献可以发现,当前国内MTA教育的培养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培养目标上,MTA更加及时和高效。其在课程设置上,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对传统的校内课堂知识传授的课程设置数量相对比例较小,而MTA学生通过参与导师的课题或项目,积累行业实践经验与能力的机会相对较多,以此培养MTA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在培养方法上,MTA教育更注重学生自主创新研究。强化MTA学生对专业化模块知识的学习,授课中注重研讨式、案例式教学,培养MTA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所以,目前国内MTA教育的培养目标以旅游行业的最新需求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国内MTA办学院校地区分布。2011年我国MTA办学在全国各高校落实伊始,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西北七个地区均有招生高校,整体涵盖区域全面,但开办MTA教学工作的院校数量在全国不同区域内有差别。经过六年的办学发展,各地区MTA办学院校数量也有部分调整,但调整幅度不大,例如北京从2011年的四所授予MTA教育办学单位(分别为北京工商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变成了三所(调整为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辽宁省由三所办学高校增加为四所(分别为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和大连外国语学院,最后一个为后增加的院校);河南省也由仅有一家MTA办学单位的河南大学增加为两家办学单位:河南大学和信阳师范学院。由此可见,我国MTA授予院校的数量整体是在增加与稳步发展中,截至2017年,我国授予MTA的办学院校分布在七个地区的2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共有院校66所。

3.国内MTA教育办学模式特色。MTA的培养理念是:以一种研究生教育的专业化模式,培养旅游行业的高能力职业经理人。因此,MTA的教育办学模式应着重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与能力、研究方向的合理性等问题。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南开大学为例,对国内MTA教育办学模式进行分析。南开大学MTA教育共开设八个专业培养研究方向,分别为:旅游目的地营销与管理、国际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地产与度假村管理、国际会展管理、港口与邮轮旅游管理、旅游电子商务管理和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其对MTA学生的培养重点在旅游实业管理能力与旅游的国际化,包含了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会展等多种形式的旅游实业,同时也注重对电子商务等旅游企业新型发展模式的学习,培养重点是重实践应用能力,弱学术科研能力。通过分析可得,国内MTA的办学模式较为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跨学科培养。在办学过程中多采取校企合作的双导师培养模式,由在校的学术导师负责讲授旅游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引荐旅游行业中经验丰富的实践管理者担任学生的行业导师,由其负责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指导与规划,重点培养学生对旅游行业实践的观察力与敏锐度,使学生提早熟悉旅游实业的工作性质与要求,使其在校期间提前积累与锻炼到与旅游市场需求相一致的实践能力。

(二)国内MTA教育培养中的问题

国内的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开始于1991年,至今发展历史仅仅20余年。而国内对于MTA的教育培养自2010年才被提出,2011年首次办学,且在起步发展初期受旅游管理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影响较大,极大地阻碍了自身培养模式与教育特色的形成。目前国内MTA教育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教育培养层次与培养目标不明确。MTA教育本身办学的时间就比较短,因此就国内目前的MTA研究生教育模式而言,它仍是一种基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之上的衍生、具有特殊性的教育模式。由于培养目标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教学内容的宽泛、课程设置的无针对性、教学方法的混乱、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综合素质需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2.实践教学环节缺乏重视。目前国内各MTA办学院校多数未形成专门的MTA实践基地,也没有将旅游实业发展中的实践案例迁移到课堂中来,未形成移动课堂、产学结合的教学形式,实践教学形式单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问题在国内现阶段MTA教育中还没有根本改变。

3.尚未形成完善的学业评估体系。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考核与评估是衡量专业培养效果好坏的重要标准。目前国内MTA培养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全方面的学业评估机制,仅通过几项硬性指标来衡定学生的在校与校外实践情况,无法全方位了解学生的欠缺之处,致使学校对以后培养目标的调整与完善起不到积极的反馈作用,也使学生无法及时掌握自身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三、海外名校MTA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经验借鉴

(一)海外名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海外旅游管理与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已基本成熟,且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创新性强。国内的MTA教育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具体问题上正处于探索与试验阶段,无论是理论指导还是实践发展都存在诸多不成熟。相较于国内的发展现状,海外各名校在MTA教育及与其相关的酒店管理硕士(MHA或MMH)等专业研究生教育中已形成规范化的教学体系与培养模式,分析与比较海外名校成熟化的培养模式,对国内MTA教育的完善与体系化发展借鉴意义重大。

本文选取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中佛罗里达大学、佛罗里达国际大学以及香港理工大学等五所海外名列前茅的知名院校作为参考对象,着重分析其人才培养模式中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到国内现有MTA教育模式中来,借鉴与学习其在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就业指导等方面的特色之处,完善国内MTA教育中的不足。

1.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一是培养目标定位。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酒店管理硕士(MMH)的定位是培养酒店业的领导者,而且要培养与酒店相关的一般服务行业的领导者。二是课程设置。理论课:酒店艺术、管理科学、战略和公司远景以及创新和领导;实践课:管理业务项目、职业生涯工作坊、专业发展小组、行业游历。三是就业指导。设有就业指导中心,有分布于120个国家的近2.5万人的校友网络。

2.美国康奈尔大学。一是培养目标定位。康奈尔大学的酒店管理硕士(MMH)的定位是新一代世界最大和最具活力产业的领袖,而且是能够引领酒店业潮流的领袖。二是课程设置。理论课:核心课(公司财务、管理会计、服务营销管理、运营管理、人力资源),集中选修模块课(市场营销、运筹和税收管理、房地产金融与投资),自由选修课;实践项目:有专业培养项目、领导培养计划、实习、酒店管理论坛和大师课堂。三是就业指导。为每名学生安排一位业界校友作为成长导师并提供就业指导,有1.1万人的校友网络。

3.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和中佛罗里达大学。一是培养目标定位。佛罗里达国际大学以培养旅游与酒店行业的领导者为培养目标;中佛罗里达大学以培养集教育、科研、学术于一身的产业领袖为培养目标。二是课程设置。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和中佛罗里达大学的课程设置基本一样,都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毕业实习。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理论教学注重管理技能和研究方法的培养,实践教学主要集中在产业实习上;中佛罗里达大学: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实践教学注重行业经验的获取。三是就业指导。佛罗里达国际大学设有职业规划办公室,提供各种职位信息,校友协会提供各种就业机会;中佛罗里达大学设有职业发展中心、职业发展工作坊、个人评估工具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

4.香港理工大学。一是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全球旅游与酒店行业的国际领袖、教育家以及研究人员。二是课程设置。理论课:必修课(旅游与酒店营销、旅游与酒店人力资源、研究方法等);选修课(信息管理、文化旅游、服务质量管理、会展管理、旅游战略管理、会议旅游等);特殊选修(如会议和事件管理等)。三是就业指导。1993年成立校友协会,举办各种讲座,为毕业生提供求职机会。

(二)海外名校办学经验对国内MTA教育的借鉴与启示

通过上述分析比较可以发现,海外各名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旨在培养行业的领导者。相较于国外,当前国内对于MTA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以旅游行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具备专业技能与高学历、能够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态的旅游行业未来的管理者。

在课程设置方面,国内MTA教育在理论培养上与国外差距较小,国内外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各有千秋,可以相互补充;但分析实践课程的设置方面,国内大多采用学生自主实践,缺乏学校的辅助发力,进而造成很多毕业生出现就业方向不明确、旅游行业人才断层的现象。

在就业指导方面,海外名校对学生的就业规划有一定引导,并积极发挥校友的实践经验,为即将走入旅游实业中的应届毕业生寻找就业机会、提供工作岗位,而目前国内MTA人才培养中对学生职业的规划及引导作用几乎没有,对学生离开学校后的中后期教育缺乏,这也是国内MTA教育培养模式在未来的转变与调整方向。

四、国内MTA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复合型、实用型专业人才

MTA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旅游行业职业管理者,因此我国各院校在培养MTA人才的过程中,应首先确立清晰详尽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出适合旅游行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高学历、高水平的复合型、实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注重MTA教育的高标准化。未来在培养MTA人才的过程中在要求具备夯实的专业知识外,仍应着重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强化学生对实践行业的把握能力,培养学生掌握行业前沿动态,使其能够对行业未来的发展做出准确判断,培养其掌握并适应行业的能力,最终实现MTA教育培养的综合性,即培养出既有扎实的理论素养,又兼备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实用型专门人才。

(二)优化课程体系,创新专业特色

在MTA课程设置上,我国目前主要的课程结构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未来,应结合本国旅游产业环境的实际,借鉴海外名校优秀的教育经验,优化旅游课程体系,将MTA课程体系分为五部分:MTA核心课、MTA必修课、MTA选修课、MTA模块课和公共基础课。在课程设置中,应结合学生的兴趣,加入文学艺术、领导科学与艺术、旅游企业战略管理、财务管理、旅游前沿理论等实用性强、内涵深厚、时效性高、学生关注度显著的课程。在专业方向培养上,各院校可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对MTA学生制定差异化的培养方向,既利于培养出符合旅游行业实践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多样化的旅游职业型人才,又形成了国内MTA办学的特色新格局,创新我国MTA教育培养的特色。

(三)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MTA教育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性,避免等同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学术化。国内在MTA教育未来的培养模式中,应强化与企业的合作,创新导师团队,采取行业导师与学术导师双负责制。各高校应积极引荐旅游行(企)业中的专业管理者担任MTA学生的行业导师,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种类的实践机会,如直接在企业开办移动课堂,另一方面行业导师在长期的工作积累中,有其对行业最新动态的敏锐观察力和判断力,有助于让学生在游学、参与行业咨询服务等实践过程中提前熟悉行业发展动态,形成准确的思考方式和判断能力,为日后工作提前积累经验。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办学旅游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旅游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