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琪
(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福建 龙岩364000)
重症心肌炎是指由病毒感染所致心肌严重炎性损害、坏死,急性发病,来势凶猛,病情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可以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甚至猝死[1-2]。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将一个带有球囊的导管送入主动脉内,舒张期球囊充盈,增加冠状动脉的灌注压,收缩前球囊排空,降低左心室射血阻力,减少心肌做功,从而改善心功能。
患者,女,58 岁,因“胸闷、气促2 天”为主诉入院。于2016 年4 月3 日11∶00 入院。表现为活动后胸闷、气促,夜间无法平卧,就诊当地医院查TNI 16.4ng/nL、pro-BNP 24300pg/mL、心电图提示前壁ST 段压低,转诊我院。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1 周前有上呼吸感染病史。入院查T:36.0℃,P:74 次/min,R:19 次/min,BP:98/6 mmHg,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无杂音。入院诊断:胸闷待查: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入院后冠心病二级预防、利尿、多巴胺强心等治疗。15:00 患者诉头晕,查体P:55次/min,R:20 次/min,BP:80/50mmHg。SpO296%;检验回报:TNI>50ng/nL,pro-BNP>30000pg/mL;心电图显示III 度房室传导阻滞。立即送入导管室行临时起搏器+冠状动脉造影术,起搏频率70 次/min,造影提示冠脉未见明显狭窄,排除心肌梗死,考虑重症心肌炎,立即行IABP 置入术。术后返回CCU 病房,予强心、利尿、抗病毒、激素、丙种球蛋白、大剂量维生素C 等治疗,住院第3 天后恢复窦性心律予拔出临时起搏器。住院第5 天后血压逐步升高,拔出IABP。住院第12 天好转出院。
患者入科后,给予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路,注意观察头晕、胸闷痛、气促、尿量、血压、心律情况。出现病情变化,及时汇报并复查心电图、监测生命征。患者入院后出现头晕不适,心电监护提示BP:80/50mmHg,心率55 次/min,立即汇报医生,复查心电图,通过及时评估发现病情变化,积极配合抢救。
反搏比例为1∶1,心电触发,选择Ⅱ导联,记录主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反搏压,密切观察反搏压力曲线波形、反搏前后压力变化趋势。指导患者术肢保持伸直,下肢采用约束带约束,协助进行适当的活动,确保反搏效果。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局部有无感染表现,保持敷料干燥清洁。每日监测凝血功能、血常规,观察有无全身出血表现。观察术肢皮肤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评估下肢是否缺血。若出现气囊破裂报警,需及时更换气囊导管。患者血压逐步升高,尿量增多,调节反搏比例1:2,降低多巴胺剂量,生命征平稳,住院第5 天拔出IABP.
临时起搏器经股静脉置入,下肢制动,需要平卧休息,避免起搏导线移位。常规心电监护监测心率,行心电图检查明确是否恢复窦性心律及起搏器工作是否良好。观察穿刺点有无血肿,术肢有无红肿、感染等现象。同时注意有无气促、胸闷、血压下降等心包填塞表现。患者住院第3 天后恢复窦性心律予拔出临时起搏器,避免长时间留置起搏器容易增加心包填塞风险。
此病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患者需要卧床,右下肢制动,容易出现情绪烦躁,夜间无法入睡,保持安静环境,避免不必要的仪器警报音。加强和患者沟通,询问并观察患者的反应,讲解一些疾病相关的知识与注意事项,增加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用康复的具体病例带给患者希望,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得到心理护理的重症心肌炎患者预后良好[3]。
重症心肌炎是常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对病情监测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配合医生做好抢救护理。患者入院后病情迅速进展,出现III度房室传导组织、休克,及时反馈医生,尽早行介入治疗是抢救成功关键。置入临时起搏器、IABP 治疗后,起搏频率70 次/min,血压升高,尿量增多,心功能改善,配合积极药物治疗,患者恢复自主窦性心律,血压逐步提高,拔出临时起搏器、IABP 后好转出院。及时使用IABP、临时起搏器是抢救郑合并休克、III 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重症心肌炎患者的关键,但使用器械治疗期间,需要护士理解其工作原理、常见并发症、常见故障,通过严密的临床病情、生命征观察,保证IABP 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