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潟湖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①

2020-12-09 16:26:34
热带农业工程 2020年3期
关键词:海南岛红树林新村

吴 瑞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海南海口571126)

1 海南岛潟湖概况

潟湖是由沿岸沙嘴、沙坝或滨外坝等围拦海湾、河口或其它浅海水域而形成的半封闭或封闭性地貌体,是重要的海岸湿地类型之一。潟湖湿地具有极高的生态、资源、环境、科研、休闲旅游价值,是高生产力、高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1]。海南岛地处热带,四面环海,属于低纬度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年平均气温22.5~26.0℃。受冰后期海侵的影响,海南岛海岸形成出一系列断续相间的沙堤或沙嘴,沙堤内侧水域发展成半封闭或相对封闭的潟湖水体,沿岸分别形成了铺前湾、清澜湾、万泉河口(博鳌)、小海、老爷海、三亚河、新村、黎安、莺歌海、铁炉港、红沙、新英湾、东水港、花场湾等半封闭、相对封闭的潟湖。海南的潟湖主要有3 种类型:沙坝-潟湖型,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东南部海岸,如铁炉港、新村港、黎安港和港北港;港湾型,主要分布在海南岛西部,如洋浦港(新英湾、洋浦湾);溺谷型,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北岸、东北岸,是南渡三角洲及其附近水域,主要有东寨港。

2 海南岛潟湖环境现状

由于潟湖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周边城镇建设、陆域污染物堆放和排放、海洋功能利用不合理、盲目围垦、开发无序无度、局部海域养殖密度过高等都会影响其生态环境。目前,海南潟湖生态环境退化,潟湖资源遭受到破坏,这些情况已在个别潟湖显现出来。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由于大规模围垦养殖用海的发展需求,潟湖沿岸的岸线大多被围垦用于养殖围塘。在围垦的同时,潟湖内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也受到很大地破坏,如万宁小海和老爷海、陵水黎安和新村港的红树林基本消失。由于20 世纪70 年代太阳河改道和北口门封堵,以及近年来的围塘使纳潮量减少较大,万宁小海的海洋生态环境退化明显。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老爷海潟湖内开始大规模发展水产养殖业,进入90 年代后,潟湖水体在养殖活动的持续冲击下已经达到了富营养化状态,网箱养鱼因缺氧而迅速大面积死亡的事件频繁发生。老爷海潟湖,在2000 年10 月洪汛期,汇聚潟湖的洪水因通道淤堵而不能迅速排泄入海,使潟湖水体含盐度下降,导致海水养殖的鱼类大量死亡。潟湖内常常发生网箱养鱼因缺氧(DO<2 mg/L)而迅速(1~2 d内)大规模死亡的事件;1996、1999、2003、2010、2011 年每次损失上千万元,仅1996 年就损失4 000 多万元[2]。新村湾是一个近封闭状潟湖海湾,由于周边入湾河流少,径流量小,加之海湾口门过窄,致使湾内与外海交换能力弱,自净能力很差。特别是前些年海水养殖过度,渔船生活污水和废油排放,造成潟湖生态环境状况不断恶化,曾发生养殖珍珠贝大规模死亡和网箱养殖鱼类大规模死亡事件和赤潮事件。东寨港海水增养殖区富营养化,N、P 为该养殖区的主要污染因子,尤其是P[3]。沙美内海污染的主要问题为富营养化问题[4]。

目前,与潟湖最发育时期相比,海南岛潟湖面积减小、水深变浅、纳潮量日趋减少,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

3 海南岛潟湖环境治理现状

由于人为开发利用,目前潟湖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因此,如何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对于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潟湖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人们对潟湖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沙坝、沙嘴和潮汐通道等地貌单元上,研究领域主要为地貌学、沉积学和动力学[5-11],潟湖环境退化及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

海南陵水的新村潟湖、黎安潟湖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海岸潟湖,曾一度陷入开发过度、污染突出、生态退化的困境。近年来,陵水县以蓝色海湾整治为切入点,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努力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促互进的有效路径。2017 年,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新村镇污水收集管网及集中处理、口门浅滩和拦门沙整治、红树林补种、海湾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岸滩和海上垃圾的收集与清理、沿岸部分人工构筑物拆除与亲水平台建设、新村潟湖贝类底播增殖放流、土福湾赤岭渔村岸线修复整治等8项重点治理工程正式启动。用了近一年时间,完成了133.93 hm2的红树林补种和2 100 万尾贝类底播增殖放流,以此达到海洋生态修复的目的[12]。2018 年2 月,万宁市海洋与渔业局、东澳镇政府等部门联合执法,对东澳镇老爷海海域违规抢建的7 座渔排近500 个养殖栏口进行拆除[13]。据报道,2018 年9 月,三亚市海棠区整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对海棠湾铁炉港151 家海上渔排(养殖渔排115 家,海鲜渔排36 家)进行清理[14]。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项目2019 年3 月18 日宣布开工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退塘还林工程、有害生物防治工程、信息化平台建设及科普宣教项目建设等,项目总投资6 771.71 万元,计划2020 年底完工[15]。

4 海南岛潟湖环境治理对策

潟湖退化是海南岛海岸带面临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目前,海南岛潟湖退化已经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变化、资源开发的关系,有效遏制潟湖退化,维护和整治潟湖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海南潟湖退化原因及其特点,提出以下治理对策。

4.1 控制潟湖养殖面积和渔排数量

超密度大规模养殖会对潟湖和近海海域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甚至诱发赤潮。因此,应该协调好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合理确定养殖规模,保证潟湖海水养殖不超过最大环境容量。

4.2 控制陆源污染排入

由于城市、乡村生活污水的输入,地表径流输入,海水养殖和渔船含有废水排放造成潟湖污染,需建立乡村污水处理厂及配套工程,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配套建设雨污分流和废弃物贮存、处理、资源化利用设施。

4.3 积极开展红树林修复工作

多年来,由于围海造田、水产养殖占用红树林等原因,甚至还有部分池塘是在挖掉沿岸红树植物的基础上修建的,对红树植物造成毁灭性破坏,致使海床升高,部分内海海域淤积,纳潮量减少,水动力条件减弱,水体交换时间延长,继而破坏潟湖生态环境,因此应积极开展红树林生态修复工作。

猜你喜欢
海南岛红树林新村
中国画《林涧·新村》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神奇的红树林
走过红树林
歌海(2018年4期)2018-05-14 12:46:15
被资本裹挟的“新村再造”
是海南省还是海南岛?
“五老”宣传队走乡串镇唱新村
中国火炬(2012年10期)2012-07-25 10:10:40
发挥“五老”队伍作用 创建“三无四有”新村
中国火炬(2012年6期)2012-07-25 09:41:59
红树林沼泽
关于海南岛战役作战方针的考察
军事历史(1994年6期)1994-08-15 08:5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