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刚 张洁琼
(1 金塔县人民医院,甘肃 金塔 735000;2 金塔县中医院外科)
桡骨远端骨折为常见骨折类型,其主要发生在桡骨远端2-3cm范围,临床调查显示其发生率可占所有骨折的10%,多为外界暴力造成。骨质疏松为桡骨远端骨折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老龄人口占比增大,桡骨远端骨折发生率显著上升[1]。桡骨远端骨折常伴有桡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受损,对患者手腕活动能力造成严重影响,而手腕属于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关节,其功能下降直接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影响其生活质量[2]。目前在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及锁定钢板2种治疗方案应用较多,本文为进一步研究此2种治疗方案在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选入我院患者100为观察对象完成实验,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0例,遵照随机对照基本原则,根据患者入院奇偶数完成分组,夹板固定组与锁定钢板组各50例,夹板固定组内男性21例,女性29例,平均(61.36±3.69)岁,致伤类型:交通事故32例,运动受伤6例,跌倒摔伤12例。锁定钢板组内男性20例,女性30例,平均(61.45±3.71)岁,致伤类型:交通事故33例,运动受伤7例,跌倒摔伤10例,我院同意本次研究开展,对照2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选入标准:(1)经X线、CT检查确定为桡骨远端骨折;(2)年龄<80岁;(3)知情本次研究方法后自愿加入;(4)意识清醒可配合治疗。排除标准:(1)未与本院签署协议;(2)患有重大精神疾病;(3)不满足选入标准。
2 方法:锁定钢板组接受锁定钢板治疗,具体方法为:闭合性骨折患者在肿胀消除后进行切开复位固定术,术前0.5小时给予患者抗生素防止感染,施术时患者取平卧位,给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选其掌侧Henry入路,自桡动脉与腕屈肌间隙进入,通过桡侧止点后,切开患者旋前方肌并翻向尺侧,彻底暴露骨折端后观察骨折情况后进行牵引复位,针对关节面存有粉碎性骨折者,需掀起其腕关节掌侧韧带及骨折块,直视下逐步完成复位,并采用克氏针固定骨块,使用T型锁定钢板进行塑形,放置在患者掌侧,经椭圆形滑动孔完成普通皮质骨螺钉置入,置入数量为1枚,将导向器安装在远端锁定孔,便于调整钢板位置,避免螺钉进入患者关节腔内,完成固定后关闭手术切口,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若为开放性骨折患者则需先进行创面清理,随后再进行切开复位术治疗。夹板固定组实施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操作为:使用注射器抽去患者骨折部位积血,随后注射1%利多卡因(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3049)入骨折端,麻醉生效后对患者进行拔伸牵引,根据其骨折类型完成向上或向下折顶,随后根据其骨折侧移方面维持牵引,进行尺侧或桡侧端矫正。患者取仰卧位,屈肘90°,拇指朝向掌侧推压至远折端,以腕关节尺偏45°为宜,随后拇指向尺侧推压至远折端,在牵引作用下触摸骨折端无台阶,维持患者腕关节功能位,根据不同骨折类型进行复位固定,Smith骨折前臂需处于旋后位,桡侧及掌侧夹板需超过关节,固定于背伸或者尺偏位,Colles骨折在需前臂处于旋前位,固定时夹板需超过关节,固定于掌曲、尺偏位。
3 观察指标:临床有效率、腕关节功能、住院时间、桡骨高度、掌倾角恢复情况。(1)临床疗效定级:显效:治疗3个月后X线检查显示骨折已愈合,腕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有效:治疗3个月后X线检查显示骨折基本愈合,腕关节功能显著改善;无效:治疗3个月后X线检查显示骨折未愈合,腕关节功能无显著改善。临床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x100%。(2)腕关节功能使用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表完成评估,分值100分,得分越高则腕关节功能越好。
5 结果
5.1 夹板固定组与锁定钢板组临床疗效对比:夹板固定组内35例显效、13例有效、2例无效,临床有效率96.0%,锁定钢板组内34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临床有效率90.0%,组间临床有效率对照无显著差异(x2=2.765,P=0.096)。
5.2 夹板固定组与锁定钢板组桡骨高度、掌倾角恢复情况对比:夹板固定组恢复桡骨高度为(2.53±0.51)mm,恢复掌倾角19.59°±5.14°,锁定钢板组恢复桡骨高度为(1.36±0.26)mm,恢复掌倾角14.21°±3.69°,对比可知夹板固定组恢复桡骨高度、恢复掌倾角显著高于锁定钢板组(t=14.452,P=0.001;t=6.012,P=0.001)。
5.3 夹板固定组与锁定钢板组住院时间、Cooney评分对比:夹板固定组住院时间、Cooney评分为(11.26±1.36)天、(86.31±5.21)分,锁定钢板组住院时间、Cooney评分为(14.36±2.24)天、(84.69±5.36)分,夹板固定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锁定钢板组(t=8.365,P=0.001),2组Cooney评分对照无显著差异(t=1.533,P=0.125)。
桡骨远端骨折为常见骨折类型之一,其主要发生在桡骨远端2-3cm处,多为外界暴力造成,由于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而骨质疏松主要发生于老年妇女,因此该类骨折多发于老年妇女。随我国老龄人口基数增长,桡骨远端骨折发生率显著上升。目前临床根据骨折是否涉及关节将桡骨远端分为3类,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巴尔通骨折(Barton骨折),无论哪一型骨折均对患者腕关节活动功能有较大影响[3]。
目前在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上有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2种治疗方案,但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学界尚无统一标准,一部分学者认为保守治疗效果更佳,认为保守治疗可有效规避手术创伤性,避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手术治疗固定效果更好[4]。实际应用中临床医师主要根据患者骨折稳定性选择治疗方案,其中保守治疗主要针对骨折稳定较高的患者,手术治疗则针对骨折稳定较差的患者[5]。锁定钢板属于手术治疗一类,其内固定方法较常规外固定更复杂,手术耗时更长,但利用锁定钢板实施固定后,可保证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骨块获得较高稳定性,利于康复期间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骨折愈合效果较好[6]。临床应用中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经多年推广,受广泛认可,已成为此类骨折患者治疗中最常应用的固定方案之一。手法复位夹板复位固定法为保守治疗方案,其无需对患者进行切开术复位,因此有效避免了手术治疗的2次创伤[7]。在同类手法复位的保守治疗中,夹板固定具有一定弹性,在纠正患者骨折端残余移位时方便调整,与石膏固定对比,常规石膏固定虽然也有良好固定效果,但无法根据患者的患肢肿胀进行相应调整,易导致骨折端在此时发生位移,且进行石膏固定后易造成患者邻近关节和肌肉出现僵硬、萎缩症状[8]。实际应用中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操作简单,需要共同参与的人员少,不易对患者软组织造成伤害,小夹板固定后对患者的关节约束限制较小,患者可进行早期关节活动,利于骨折快速愈合。本次研究中夹板固定组向恢复桡骨高度、掌倾角更高,住院时间更短(P<0.05),而2组Cooney评分、临床有效率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手法复位夹板固定与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但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后患者桡骨恢复情况更佳,可为首选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