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丹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脊柱外伤患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但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使身体功能尽早恢复,但因长时间卧床会影响下肢深层静脉血液流通,甚至导致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所以针对脊柱外伤手术患者需要做好护理干预,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1]。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护理干预对脊柱外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择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脊柱外伤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择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脊柱外伤手术患者,排除合并严重系统功能衰竭、深静脉血栓史等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23-55(36.33±3.46)岁,受伤部位:13例颈椎受伤、10例腰椎受伤、12例胸椎受伤;观察组35例患者中,男22例,女13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25-57(36.41±3.50)岁,受伤部位:14例颈椎受伤、9例腰椎受伤、12例胸椎受伤;对照2组一般资料发现不存在统计学层面差异,证明本研究对照结果有意义。
2 方法:对照组35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嘱患者食用低脂、高纤维的食物,戒烟戒酒,多饮水,避免下肢静脉穿刺,同时注意避免在相同静脉进行反复穿刺。观察组35例患者预防护理干预:(1)术前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了解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同时对患者血糖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测定,据此对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进行全面评估。(2)就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向患者进行讲解和说明,主要涉及到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危险性、预防措施等,鼓励并指导其有效咳嗽、深呼吸,并在医护人员、家属帮助下开展早期活动及锻炼。(3)在患者手术清醒之后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对患者双下肢的比目鱼肌、腓肠肌进行按摩,时间为10分钟,每间隔30分钟按摩1次,直至术后3小时。同时在术后3小时用手有节律地拍打比目鱼肌、腓肠肌,每次10分钟,每间隔30分钟拍打1次,直至术后6小时。(4)从手术结束之后第1天开始,指导患者练习直腿抬高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每次20下,每天3次,同时按照先髋关节再膝关节最后踝关节的顺序进行屈伸活动,同时开展足内翻、环转运动,每次15下,每天4次。(5)注意每间隔2小时对患者进行1次翻身护理。(6)对患者下肢皮肤温度和色泽进行观察,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师报告。(7)通过足底静脉泵、等级弹力袜、间歇气体加压装置等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
3 临床观察指标:通过深静脉超声对2组术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下肢肿胀疼痛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统计。清晨空腹采血对2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水平(FIB)进行化验。通过自制调查问卷调查2组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分为满意(90分以上)、一般(60-90分)、不满意(60分以下)3个等级,满意+一般=总满意。
5 结果
5.1 2组术后血栓发生情况对比:经对照分析,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86%、肺栓塞发生率为0%、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为5.71%,对照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00%、肺栓塞发生率为11.43%、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为22.86%,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术后血栓发生情况对比(n,%)
5.2 2组化验结果对比:从化验结果来看,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水平(FIB)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化验结果对比
5.3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从护理总满意度上来看,观察组为97.14%,对照组为74.2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脊柱外伤手术后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这与手术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内容:(1)脊柱外伤术后卧床休息时间长,容易发生血液淤滞现象,进而容易导致深静脉血栓。(2)手术时间长,使得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增加[2]。(3)若患者合并脊髓损伤或神经损伤,使得下肢活动能力减弱甚至丧失,影响静脉回流,进而使肌肉泵失去作用,严重影响血液流速,出现血液流速缓慢现象,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现象[3]。(4)手术、创伤均是应激原,使得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因此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5)对于腰椎受伤患者,手术治疗通常涉及到对髂总静脉、下腔静脉的牵拉作用,这一操作将会损伤血管内膜,进而导致深静脉血栓。针对深静脉血栓,不仅需要采取抗凝药物治疗,还需要做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4]。据相关研究指出,脊柱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之后出现深静脉血栓可能与既往某些病史相关,也可能与功能锻炼不到位相关,另外下肢无自主活动也是导致深静脉血栓的一个重要原因[5-6]。
本次研究中,针对脊柱外伤手术治疗患者采用预防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作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可见预防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同时可以避免下肢疼痛肿胀以及肺栓塞现象发生。同时,从APTT、PT、FIB来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说明预防护理干预的应用可以使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得到改善。另外观察组总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患者对预防护理干预更加认可和满意,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预防护理干预中,通过术前检查及评估、健康宣教、按摩、锻炼指导、翻身护理、皮肤观察等措施,可以有效避免下肢静脉损伤,对静脉血液回流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因此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更高,临床价值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7-8]。
综上所述,对于脊柱外伤手术患者来说,预防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可以避免深静脉血栓等情况发生,还可以使凝血状况得到改善,避免护患纠纷,临床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