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2020-12-09 01:07:13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疼痛感人性化置换术

李 丽

(天津市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天津 300480)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中多种膝关节疾病的治疗方式,但该手术对患者生理机能造成了极大影响,患者在手术这一身心应激源的影响下,其身心健康受到干扰,进而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下降,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1]。对此,本研究针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行人性化护理,对其应用效果予以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46例,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3)与对照组(n=23)。其中观察组男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例,女性患者16例。最小年龄51周岁,最大年龄88周岁,中位年龄(66.28±8.75)周岁。有双膝关节置换1例、左膝关节置换13例、右膝关节置换9例。对照组男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例,女性患者14例。最小年龄52周岁,最大年龄89周岁,中位年龄(66.32±8.74)周岁。有双膝关节置换2例、左膝关节置换11例、右膝关节置换1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变情况等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分组方式具备可比性。纳入标准:(1)患者具备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指征;(2)患者与家属了解本研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手术不耐受;(2)合并心脑血管疾病;(3)精神类疾病。

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术前协助患者完善其相关检查,术后根据其恢复情况予以全面护理。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模式,术前通过心理状态量表对患者情绪进行评估,掌握患者不良情绪产生原因,加强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沟通交流,在日常交流中予行心理干预。尤其针对部分心理状态较差、治疗信心有所不足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人员可对患者家属予以相关指导及教育,通过家属予以患者亲情支持,以便于改善其心理状态[2]。术后全面监测患者体征参数、临床表现等情况,避免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问题,如患者疼痛感较强,需遵医嘱给予患者镇痛类药物,如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感较弱,则通过心理干预、疼痛护理方式予以改善。术后患者饮食方面以均衡为主,给予患者高钙、高蛋白质饮食,防止患者术后发生骨质疏松症[3]。术后酌患者表现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期间注意保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自尊心,提升患者康复训练耐受性。如患者存在康复训练配合度不足问题,护理人员需耐心向患者解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并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加以鼓励,保障患者训练依从性水平。

3 观察指标:应用《焦虑情绪量表》《抑郁情绪量表》评估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情况,满分均为100分,分数与患者不良情绪严重程度呈正态分布;通过《生活质量量表》判断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高;通过疼痛数字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疼痛感,满分10分,分数与患者疼痛感成正比。采用院制护理满意度问卷予以评价,问卷满分15分,其中十分满意为评分≥10分、一般满意为评分5-9分、不满意为评分<4分。

5 结果

5.1 2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前后各项评分比较:护理前观察组焦虑评分(47.56±5.28)分,对照组为(47.58±5.25)分,组间对比t值为0.0128,P值为0.9898;观察组抑郁评分(52.74±6.48)分,对照组为(52.75±6.45)分,组间对比t值为0.0052,P值为0.9958;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61.54±7.63)分,对照组为(61.56±7.62)分,组间对比t值为0.0088,P值为0.9929;观察组疼痛感评分(3.42±1.07)分,对照组为(3.39±1.08)分,组间对比t值为0.0946,P值为0.9250。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30.22±3.16)分,对照组为(35.74±5.01)分,组间对比t值为4.4692,P值为0.0001;观察组抑郁评分(35.29±4.52)分,对照组为(41.77±5.38)分,组间对比t值为4.4226,P值为0.0001;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90.41±4.66)分,对照组为(85.72±5.18)分,组间对比t值为3.2281,P值为0.0024;观察组疼痛感评分(1.23±0.34)分,对照组为(2.04±0.69)分,组间对比t值为5.0500,P值为0.0000。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前后相关评分数据,护理前2组患者相关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疼痛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两者差异明显(P<0.05)。

5.2 2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十分满意16例,占比69.57%;一般满意6例,占比26.09%;不满意1例,占比4.35%。观察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总满意22例,占比95.65%。对照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十分满意6例,占比26.09%;一般满意10例,占比43.48%;不满意7例,占比30.43%。对照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总满意16例,占比69.57%。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满意度情况(x2=5.4474,P=0.0195),观察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满意度(95.65%)高于对照组(69.57%),两者差异明显(P<0.05)。

讨 论

膝关节疼痛、畸形、炎性症状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可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方式予以治疗,术后患者疾病症状及下肢解剖力线得以有效改善,手术方式受到临床医师的肯定[4]。但是,该术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加之患者行动受限,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5]。鉴于此,本研究给予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其结果显示,护理前2组患者相关评分未见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疼痛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人性化护理服务形式是当前护理先进性理念之一,在人性化护理工作中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主体的护理形式,给予患者生理、心理、疼痛、饮食、康复训练护理,期间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保护患者自尊,加强对其的沟通和交流,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进而起到促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的重要作用[6]。詹秀琼选取10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予以对比分析[7],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人性化护理模式,其结果显示,对照组焦虑评分(39.8±5.6)分,高于观察组的(34.1±5.1)分;对照组抑郁评分(43.5±6.2)分,高于观察组的(37.3±5.4)分;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76.9±10.3)分,低于观察组的(94.1±10.1)分;对照组疼痛评分(3.6±1.1)分,高于观察组的(1.7±0.6)分。上述结果与本研究具有一致性,本研究数据:观察组焦虑评分(30.22±3.16)分,对照组为(35.74±5.01)分;观察组抑郁评分(35.29±4.52)分,对照组为(41.77±5.38)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90.41±4.66)分,对照组为(85.72±5.18)分;观察组疼痛感评分(1.23±0.34)分,对照组为(2.04±0.69)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较高,其焦虑、抑郁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充分表明,通过人性化护理形式,能够有效避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减轻其疼痛感,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予以人性化护理,其临床护理效果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心理压力与疼痛感,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因此,人性化护理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方面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的优势。

猜你喜欢
疼痛感人性化置换术
新材料作文“疼痛感”模拟实战
材料作文“疼痛感”升格指导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人性化
幽默大师(2019年6期)2019-06-06 08:41:38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剑南文学(2016年14期)2016-08-22 03:37:38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公民与法治(2016年2期)2016-05-17 04: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