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倩倩
(北部战区总医院,辽宁 沈阳 110812)
人体的前交叉韧带在膝关节内部。其连接了股骨以及胫骨,能够起到限制胫骨向前方移动的效用。在前交叉韧带和其他膝关节内部相关结构共同作用下,能够起到维持膝关节稳定的效用,进而能够令人体完成各类高难度以及复杂性动作。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伤受伤时间方面来看,可以被分为急性、亚急性以及陈旧性3类[1]。通常而言,受伤时间在3周以内者可称之为急性,受伤时间在3周以及3个月之间者称之为亚急性,受伤时间在3个月以上者称为陈旧性病患[2]。该项疾病的发生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相关工作造成极大影响。所以说,必须对患者开展形式有效的诊断。值得说明的是,既往检查方式在诊断前交叉韧带断裂方面有着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概率。这种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耽误患者疾病治疗。有文献指出,对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来讲使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检查,能够取得满意效果。为了证实该理论的真实性,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2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者为研究对象,在并对部分患者应用了核磁共振检查,得出心得,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2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者为研究对象。受试者均存在病理检查结果。证实确诊为此类疾病。患者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现依照就诊次序,将受试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观察2组,每组160例。对照组男患者96例,女患者64例。年龄区间为21.37-75.26岁,平均年龄为(46.38±5.75)岁。观察组男患者98例,女患者62例。年龄区间为21.36-75.25岁。平均年龄为(46.67±5.78)岁。经比较证实,2组受试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受试者入院之后接受相关检查。对照组受试者接受关节镜技术予以诊断,详细方法为:院内医护人员帮助病患采用仰卧式体位接受相关检查,在此之后,对患者开展硬膜外麻醉。并选择合适的硬膜外穿刺针予以穿刺。对患者的髌上囊部位开展关节穿刺操作。在进行该项操作过程之中,应当抽吸渗出液体。同时于受试者关节内部注入质量规格的0.9生理盐水溶液。目的在于全面促进患者膝关节扩张。另外也要对切口位置开展标记。在此之后,对患者的切口进行操作。制作切口长度应当在0.5cm以下。选择好和关节镜相之匹配的套管完成穿刺。在此之后撤除闭塞器。对病患的关节腔开展严密化检查,全面确定韧带损伤情况。之后对切口进行缝合。在此同时进行感染预防工作[3]。观察组受试者接受核磁共振技术检查,详细方法为:本实验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3.0T核磁共振设备以及通用膝关节专用线圈完成相关操作。病患取用仰卧位接受检查,足部先进入。扫描检查序列包含FSE序列、冠状位和矢状位T2WI-STIR 序列等等。扫描参数设定为:以双回波FSE序列为例,患者的扫描参数设定为TR2500,TE27。反转角20°,像素0.6×0.74,距阵为384×384,层厚为3.0mm。FOV230×184mm。患者扫描时间为:受伤之后3小时-3天之间。在对患者完成相关检查之后,应当将所出具的图像传至工作站内予以处理。相关工作人员记录好医生的诊断意见,同时对病患受损位置形态、连续性信号的内容进行全面观察,并对受试者的受损程度予以分级。
3 统计学原理:本实验使用SPSS21.0软件包,对计量资料使用t值计算,计数资料使用x2计算,当P<0.05,视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4 结果:本组320例患者均有手术病理结果支持。对照组内部分断裂110例,占68.75%。完全断裂36例,占22.50%。无损伤14例,占8.75%。关节镜诊断准确率为91.25%。观察组中,部分断裂共计140例,占据87.50%。完全断裂共计20例,占据12.50%,无损伤共计0例,占0%,患者诊断准确率为100%。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受试者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
人体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为保证膝关节平稳性的重要性结构。和以往相比,现如今我国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了逐年上涨的趋势。这种疾病一旦发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所以说,对于此类患者来讲,使用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予以诊断,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体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为连接胫骨以及股骨的重要性韧带。这种韧带能够全面保证病患膝关节组织稳定。可以有效确保病患开展下肢活动。外界暴力冲击为引起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重要因素。另外值得说明的是,大幅度运动、复杂性运动也会引起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罹患该疾病的高发人群为运动员以及体质较弱中老年人。和以往相比,当前我国诊断技术有所进展。在这种情况之下,核磁共振技术也普遍应用于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疾病之中。核磁共振检查为一类无创性诊断方式,其对于人体病变位置识别率较高,并且也有很强的辨识度。核磁共振为一类新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这种方法可以在不利用电离辐射以及造影剂的状况之下,能够取得分辨率良好的成效。其能够有效判断机体分子运动情况,进而判断其是否为病灶位置。但值得说明的是,核磁共振并不适合对患者开展身体状态检查[4]。本次实验相关研究结果指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诊断有效率明显高,P<0.05。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对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层来讲,开展核磁共振技术检查有着一定的可行性。因此该方法有一定的推广价值[5]。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到各类因素的相关影响,在使用核磁共振法对患者开展诊断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漏诊以及误诊等不良情况。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内容包含变化自身原因以及一些原因两大方面。倘若患者在接受诊断过程中,体位摆放不良或者因为损伤位置较为特殊,就会增加诊断难度。进而导致出现误差的诊断结果。从另一方面而言,虽说核磁共振技术的分辨率较高,但其在检查前交叉韧带断裂方面依旧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以及假阴性率。这一点重点体现在对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之中。有些医生或者患者通常未能重视自身体格检查,过分依赖于检查结果。针对怀疑存在对断裂的病患,即便是膝关节稳定,也必须实施严格化检查。所以说,在对患者看诊断过程中,院内医务人员应当针对患者的病症开展科学化分析,同时结合患者自身受伤情况予以合理治疗。作为院内医护人员也应当对患者开展行之有效的健康宣教以及行为指导,主动为病患介绍有关疾病的治疗方式和效果,令其能够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
总而言之,对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而言,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开展诊断能够取得满意效果。这种检查方式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积极分析病患当前病症。同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控制病情举措,确保后续治疗工作顺利进行,由此可见,此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