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彤
【摘 要】班级的和谐对于落实素质教育根本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校园至关重要。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素质教育视野下,班主任应认真审视和谐班级特征,把握基本原则,突出协调,明确好定位。使学生在管理实践中增强责任感,发展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学生的民主观念,发扬主人翁精神,这是对社会的意义。为此,在班级管理中应着力营造一种“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干”的良好氛围。营造一种亲情式的和谐班级氛围,让整个班级充满活力。
【关键词】德育;和谐班级;亲情
小学到初中是一个学生身心、学业各方面的重要转折点。尽快引导学生适应初中生活,把新的班集体带上正轨是每个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的德育发展,而关键是德育工作。班级的和谐对于落实素质教育根本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校园至关重要。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素质教育视野下,班主任应认真审视和谐班级特征,把握基本原则,突出协调,明确好定位。
教育以培养人、塑造人为根本宗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动力和基本保证。和谐社会需要有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教育需要有和谐的校园,而班级又是青年学生接触最多、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一个小“社会”。因此,建设和谐班级至关重要。它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和谐班级建设中班主任扮演着重要角色,他是“良师”,也是“益友”;既是“严父”,又是“慈母”,在协调任课教师之间,协调师生及学生之间,协调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和谐班级及其特征
“和谐”的核心是“和”。现代汉语词典对和谐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按照中国的语言和思维,“和”具有两重含义:一是用来形容构成事物的不同要素或矛盾的双方,在对立统一的辩证运动中相互适应,形成的一种相辅相成的均衡状态;二是指实现矛盾双方相互妥协的调和行为。班级包含教师和学生两大基本角色,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及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制定的班级目标与计划,个体与群体在班级中的社会关系,并由此形成的一定的心理氛围和班级文化。因而,和谐班级是指班级中的这些基本要素、以及要素之间、要素与班级外部环境之间处于一种积极、有序而又多元、均衡的共同体。
二、构建和谐班级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第一,准确把握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要认真学习领会新时期素质教育基本精神,联系学校工作及班级管理实际,把素质教育要求贯彻落实到学生教育及班级管理工作中去。
第二,坚持做到以人为本,有教无类。重视每一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爱护每一名学生。切实从学生全面发展入手开展教育活动,想学生之所想,为每一名学生的永续成功加油。这亦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三、亲情式全员责任制和谐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1.营造一种亲情式的和谐班级氛围,让整个班级充满活力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为了尽快的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接近他们、真诚的和他们交往。例如课间、饭后或自习时间找他们聊天,了解学生的情况,同时把自己的一些情况告诉学生;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开导他们。同时与他们的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只要班主任付出真情实感,相信、理解学生,就会获得学生的信任,也一定会感动学生。
2.制定一套合理的班級管理制度,让班级管理规范化、人性化
班级管理制度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往往会事得其反,甚至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班级管理。我的经验是多设奖励机制,减少惩罚手段,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会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另外,“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犯错误后不要马上处罚,可先提醒、后警告,或罚以娱乐节目等给学生改正的机会。而对于新班级,开始阶段的常规工作抓得好,就能为以后的深入教育打下基础,班级就会出现积极向上稳步前进的局面。
3.建立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使班级“分权”、“分层”合作管理
刚进初中的孩子比较单纯,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都希望在参与班级管理时大展身手。实行班级管理工作“分权”,导师小助理、班干部、课代表、小组长、各级各类管理员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制约,力争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这样才能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加有序。同时也可以使有能力的学生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这样对班级管理有益无害。
总之,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尤其是现在的班主任工作更是不容易开展,因为现在的学生受社会的影响很大,存在很多不良习惯和行为,增加了班主任工作的难度。但是一个班级的管理如果以德育为主,班主任带着感情、带着对学生的信任去做班级工作,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那么再管理这个班级时就一定能成功。
参考文献:
[1]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J]. 人民教育,2000,(08)
[2]吴农. 谈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J]. 思想.理论.教育,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