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凤龙 钟花雨 刘昳珊 刘旭峰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度湖南文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果;本文为2019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9C1277)。
摘 要:《编舟记》是由日本当红的新生代小说家、随笔作家三浦紫苑所撰写的一部小说。故事主要讲述了玄武书房编辑部呕心沥血,历时十五年编撰辞典《大渡海》一事。在编撰辞典的过程中,充分展现出了《大渡海》编撰者们对于语言的深刻见解,以及精益求精、不浮于表面、无时无刻不在追求更进一步的学习态度。而书中人物身上的这种学习态度正是当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另一方面,书中关于许多词汇的释义、应用的描写也颇有新意。本文将通过书中人物性格以及语言特色的分析,以期对于现在的日语语言学习者提供导向和学习方法。以上几点都有助于通过人物性格、语言应用等分析与研究其语言的特色。
关键词:语言特色;语言应用;学习习惯;作用和影响
作者简介:孙凤龙(1978-),男,湖南常德人,湖南文理學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日本社会与文化;钟花雨、刘昳珊、刘旭峰均为湖南文理学院日语专业17级学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2--02
当今,随着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增多,使得学习日语的人数也逐渐增加。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通常存在着刻板、僵化等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本文通过研究《编舟记》中辞典编纂者们对于语言词汇的态度以及他们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来研究《编舟记》中语言的应用。已达到对于语言学习有所启发和指导学习的作用,使日语学习者能更好地、更深层次地掌握日语这门语言。三浦紫苑是新生代小说家,崭露头角尚且不久,关于其作品包括《编舟记》在内的研究为数不多。但其作品大多都已改编成电影或者动漫,《编舟记》这部电影也是如此。
绝大部分关于电影版《编舟记》的研究都是从“寂”的审美意识或者电影拍摄本身开展的,较少涉及到语言文字这一领域。所以关于《编舟记》与语言学习者们之间联系的研究,更有利于加深对于《编舟记》这部小说的认识。《编舟记》虽主要讲述的是辞典编纂者们在编著一部辞典时所耗费的精力与心血,以及在此过程中需要忍受的无边孤独与寂寞。但他们对于词汇、语言的执著与专注,十年如一日的热情,这些对于日语学习者而言都是难能可贵、且最能使日语学习者颇有进益的精神品质。同时,在语言词汇的理解上他们追求无止境地对其含义的探究,并不止步于表面翻译的意思对照,而是全方位理解词汇的含义,使其对于语言学习者有更大的帮助,等等这些,既体现了《编舟记》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也诠释了何为职业精神。
一、《编舟记》中的语言特色
《编舟记》中较为鲜明的语言特点便是富有联想。例如文中主人公马缔光也,见到一位自我介绍叫做林香具矢的女孩时,马缔光也感觉自己恋爱了。就用第五版《新明解国语词典》查找“恋爱”一词,在解释了恋爱一词的定义后,对于恋爱的对象限定为“特定的异性”是否妥当,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并查找分析,得出了自己还没有体验过“因愿望得以实现而欣喜若狂”的状态的结论,使因恋爱而受冲击的思维回归了理性。[1]
此外,不是同一词汇意义的联想,而是词汇到词汇之间的串联。例如由“声”到发出声音的器官这一联想。“一天晚上,荒木公平和弟弟在起居室打闹,被父亲训斥:‘别大声嚷嚷!荒木公平一时好奇,用《岩波国语辞典》查了‘声字。解释这样写道:【声】人以及动物通过喉部的特殊器官发出的鸣音。类似的声音。季节、时期等临近的迹象。”[2]而“【特殊】①本质上的区别于普通;具有独特性质。②[哲学]与普遍相反,指个别情况、个别事物。”【器官】生物体的组成部分,呈现一定形态,发挥特定生理机能的。”[3]在这一探究的过程中,反映了荒木公平对于知识的渴求,与此同时充分展现了小说言语中所富有的逻辑性和紧密性。
另外,《编舟记》中关于词汇的使用和其意义的描述都极其准确,且别具一格。如荒木公平让主人公马缔光也解释方向上的“右”一词。“如果解释为‘握笔和拿筷子的手,则忽略了左撇子。也不能解释为‘没有心脏的一侧,因为有人的心脏生在右边。那么可解释为面向北方的时候,东方所在的一侧。”[4]关于“右”的解释,此处并没有采用“左的对立为右”这样平平无奇甚至可以说是模糊的定义。语言是传达的工具,哪怕只是细微的差别也会导致所传达结果的差异,所以在解释“右”时,才诞生了文中这一段有趣又令人意想不到的阐述。
二、《编舟记》中人物性格与语言应用的联系
《编舟记》一书的主人公马缔光也是个非常内向、近乎自闭的人。他享受一个人的时光,丝毫不为外界的喧嚣而动容,一心一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这部作品给主人公设定了这样的人设,而这样的人往往比他人更适合在孤独中去研究创造,也更适合去进行编撰辞典这样的工作。或许正是因为内向的性格,才致使他做事一丝不苟,在面对不懂的词汇时翻阅一本又一本的辞典,不断探究每一个词汇的意思,而非单纯死板地背诵默记辞典的释义。在解释“岛”一词时,这种令人叹服的不懈探究的精神得到了无比充分的体现。从“周围被水所包围或被水隔离的小面积陆地”到“与周围区分开来的土地”,一步步推翻自己的定义又得出新的阐释,最后仍不满意要去一一查看辞典。马缔光也对于语言应用的准确性的要求也正体现在这些事情之中。但语言的更好应用除了探究精神外,不可或缺的还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在日本的很多职业上都能看到这种被称为“匠人精神”的品质。“编舟”,对于“舟”用上了“编”之一字,可想而知所需时间之久、心血之大。耗时15年,《大渡海》才得以完成。这种持之以恒、耐得住寂寞的“匠人精神”正是广大语言学习者航行于汪洋中所需的舟。
而书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马缔光也的伯乐——荒木公平,他喜欢联想,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比如上文中提到的关于“狗”的联想。通过这种联想,“狗”的意思不再单调片面,在很多场合下可以一通百通。在日语中,一个单词经常会有数十种意思,若只靠死记硬背,恐怕很难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和效果。但要是多多思考、反复推敲、进行联想,那么在学习进程中无疑可以轻而易举地化解许多阻碍。语言应用与学习离不开以这些优秀品质为土壤的培植地。对语言的精敲细琢,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产生最好的结果,得到最好的回报。
三、《编舟记》对于日语学习者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许多困难,倘若要解决这些困难,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掉不好的习惯。不好的学习习惯,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一)不假思索,死记硬背;(二)缺乏自主学习积极性;(三)没有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
在学习日语时很多人不会过多思考揣摩词汇的意思,只是将单词后的中文释义简单地记下来,再套用到句子中去,却从未想过“语言”的涵义不就是想要准确理解他人的想法和心情、与他人产生羁绊的愿望吗?[5]荒木公平是擅长联想的,也擅长分析词汇的深刻含义。若只一味注重词汇的表面意思,而不去分析、思考、更深一层地理解其含义,往往在日语语言的应用方面是会出现一些问题的。无法与人相通,那么这样的语言也就失去了意义。而现在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以非常自律的态度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遇见难以理解的语法、词汇,主动查阅文献资料,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耐心和毅力。长此以往,取得巨大的进步,是可以预见的。《编舟记》里的编撰者们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和指示。他们在编撰《大渡海》时的忍耐力,对词汇语言的执着和热情,都是引领日语语言学习者进步的明灯。
“词汇,以及孕育词汇的心灵,和权威和权力无关,应该是自由的,也必须是自由的。我们要为所有自由航行于词汇这片大海的人打造一艘船——这就是《大渡海》”(《编舟记》电影台词)。同样的,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抛弃僵化的思考模式和做法,语言不是固化僵硬的死物,语言也有生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词汇的海洋里恣意航行,更深刻地理解和学习一门语言。
「死者とつながり、まだ生まれくぬものたちと繋がるために、人は言葉を生み出した。」[6]日语学习一途漫长而道远,势必与孤独为伴。持之以恒、十年如一日的热情,战胜寂寞定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参考文献:
[1]三浦紫苑(日),蒋葳译,《编舟记》[M].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39-41.
[2]三浦紫苑(日),蒋葳译,《编舟记》[M].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3.
[3]三浦紫苑(日),蔣葳译,《编舟记》[M].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4.
[4]三浦紫苑(日),蒋葳译,《编舟记》[M].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17.
[5]《编舟记》的影评10篇[EB/OL].2018-01-06.https://www.wenzhangba.com/guanhougan/201801/199666.html.
[6]三浦紫苑(日),《编舟记》[M].光文社文库第8版.201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