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初步读懂诗歌

2020-12-08 02:06姚红霞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抒情景物意象

姚红霞

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一直是高考的宗旨之一,考生在考场上遇到诗歌也就是必然的事了。但对不少考生而言,读懂诗歌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正确答题就更不容易了。做题,读懂是前提。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初步读懂诗歌。

诗歌是高度凝练的文言作品。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的考查细分为两方面: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一是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后一要求远高于前一要求。这也就给高考学生指明了把握诗歌的大方向——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

理解诗歌我们需要先从读懂诗歌表达的浅层含义开始,再深入挖掘它的深层内涵。这是解题的首要前提。读懂浅层含义必须先从梳理字词开始,即实词、虚词等。字词的含义需学生平时在古文方面多读多背多积累,没有其他捷径可走。字词梳理过后才可以分析诗歌的浅层意思。一般而言,诗歌大都包含两大部分:写景与抒情,也有部分诗歌内容包含记事和议论。对不同的内容我们要抓不同的切入点来理解。

首先,景物是诗歌不可或缺的“外套”,将诗歌装饰得多姿多彩。抓景物描写也就不可回避。景物往往暗示了诗歌描写的时间、季节以及地点等环境特点。同时,作者选取什么样的景物也映衬出作者的心境与情感态度。我们品读诗歌写景部分不妨从这几方面入手:时间、地点、景物(特别是意象)、明示的情感词。其中,景物的变化牵连出的就是时间(季节)和地点的变化。抓住变化这一要点,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视线的着落点和行踪,甚至体会到其中委婉透露出来的作者的心态心情,初步把握诗歌的浅层含义。

我们以2016年高考北京卷《西村》为例:“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诗中写景句较多,一四五六句皆是陆游对群山深处如世外桃源般的西村景物的细致描绘,同时二三七句是重游时追忆曾经在此的岁月。这里杨柳依依,傍桥而立。依山临水,数户人家簇拥成一座小山村,幽美而静谧。清风吹来,茂林深处送来鸟语花香,闲适而温馨。旧地重游,那残壁上昔日醉后留下的斑斑墨迹,已在青苔的侵蚀下逐渐消失。作者对西村景物的描摹勾勒,显得清幽而又带有诗情画意。景句在点出其行踪的同时,在今昔情景比对中又委婉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向往。字里行间展露出的是他远离世俗、返璞归真、超脱达观的宁静心态。

其次,诗歌的记事部分如同诗歌的骨肉,在丰富诗歌内容的同时触发作者创作时的情怀。诗歌中只要記事,必然会引出作者的感慨喟叹。我们阅读时应该多抓人物对象、事件本身,通过事件中人物的神态、他们之间的动作往来、事件本身的意义影响等方面理解人事人情、时局变化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就是对此所做的最好诠释。“诗言志,词言情”,核心事件作为作者言志言情触发的媒介,我们一定不能忽略。仔细分析其中作者深藏的意味是把握诗歌情感主旨的较好的突破口。

以管窥豹,2018年江苏省语文高考题《寄和州刘使君》:“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前四句诗记叙了刘禹锡与作者张籍分别后的遭遇。别后多年刘使君仍被贬外任,抑郁不得志之下只能寄情山水,在美好春光中蹉跎岁月,饮酒消愁。作者想象刘禹锡为了打发时间,特意绕道沙口堰送客,常去水心亭赏花。这一切的行为都表明刘禹锡因怀才不遇而无法尽情施展才华、一展抱负,只得流连自然山水,抑郁寡欢。既表现了张刘二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又寄托了作者对刘禹锡的无限同情和惋惜,同时也为尾联的抒情张本。

如果说景物与事件的描写组成了诗歌的形体,那么抒情议论部分则是诗歌的眼睛,如同画龙一样,那神来之笔就是点睛。如果说前面的写景记事是如细水流淌般的委婉抒情,那么直接的议论抒情部分则是作者情绪积淀之后的猛然爆发,如火山般喷薄而出,汪洋恣肆,汹涌澎湃。这份情感鲜明而热烈,讴歌赞美或揭露抨击,亦或是悲叹伤怀等,读者可以轻而易举地捕捉到那些直观的感情词,从而把握诗人的情感、诗歌的意趣主旨。

如2019年江苏省高考题《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作者韩愈描述了精卫填海的艰辛与执着后议论抒情。是在诸进士对精卫填海这一神话皆讥讽后,作者独抒心志之作。此时的作者尚未入仕,对生活充满了激情,满身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魄力。诗中作者用“独赏”表达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对精卫的命运报以同情的同时,用“岂计”“惟应”“何惭”等词态度鲜明地褒扬了它不畏艰难,不为功名,为了理想坚持不懈、奋斗终身的高贵品质。这种专心实干、坚持到底的精神也正是韩愈心志的自然流露。敢拼敢闯、重视付出、不怕失败、不执着于结果的年轻心态在议论抒情中一目了然。

一言概之,学生初读诗歌不要急于求成,必须初步把握住诗歌中的时间、地点、描述的对象(包括景、物、人、事等)、情感词。抓住这四点,基本上就能初步读懂诗歌,了解诗歌究竟写的是什么了。

真正读懂诗歌还要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分析人物形象、艺术手法、主旨内涵、作者的情感态度等。我们不妨从怎么写和为何写的角度着手探究。

诗歌的语言是简约而不简单的。为了符合字数和押韵上的要求,诗歌中词类活用、省略和倒装句式的运用极其普遍。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遣词造句中讲究美感。意思要顺理成章,我们在阅读时就需要合理的“补白”美饰。此外,诗人在艺术手法的运用方面也是就轻驾熟,信手拈来的。不管是描写景色还是叙事议论,表达技巧随处可见。学生再读诗歌时一定要仔细辨别手法,揭开这些面纱,分析出其本来面目与作者的感情态度,正所谓“吹尽黄沙始到金”。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我们还要关注意象和意象构成的意境。诗人喜欢移情于景、托物言志,选择意象时有所寄托。品读意境时,要关注意象的象征义、对诗中人物形象的衬托作用,深挖作者创作的原因和目的。这些方面是赏析诗歌最后的落脚点。

当然,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我们还要参照题目、作者及其创作背景、诗歌的注释,如果是考场诗歌题目,考生还需纵观试卷结合所提的问题通盘考虑。

总之,读懂诗歌要循序渐进,浅层含义是关键。初步读懂诗要着手时间、地点、对象、情感词这四个方面。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安立发中学(226600)

猜你喜欢
抒情景物意象
四时景物皆成趣
写写冬天的景物
春 日
会抒情的灰绿
简论抒情体
景物描写要准确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双阳』抒情十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