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验走进文本

2020-12-08 02:06朱前珍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种姓媒人哑巴

朱前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喜欢欣赏文学作品,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感受,能品味语言,感受语言的美;能运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能对具体作品作出评论。”要理解这段话,语文教师有必要将目光聚焦到“体验与感受”上,这也许是摆脱教学困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如何通过体验感受的途径走进文学作品呢?

一、通过体验,理解人物

为了让学生走进《素芭》,初步感知人物,了解印度种姓制度,设计如下活动。

教学环节一:体验媒人,介绍素芭

假如你是媒人,请你从以下角度介绍素芭:名字、年龄、家庭成员、种姓家境、素芭最吸引人的地方。

“假如你是媒人,请你把素芭介绍给别人。”这个活动,很有意思。首先是角色体验的新鲜感,学生一下子有了参与的积极性。其次是有了亲近人物的使命感,所有的介绍必须尊重文本,不能信口开河。这无形之中敦促学生仔细研读文章,教师的要求转变为学生的“内需”。第三是通过媒人的介绍反映当时人们的普遍心态和认知,进而初步感知文章的中心指向。如介绍家庭成员时,学生会比较随意地说“成员有父母和两个姐姐”, 而很少关注“两个姐姐”的内蕴。作为媒人的介绍,则会强化“已经出嫁的姐姐”:这一方面说明素芭家境殷实,两个姐姐都嫁得起;另一方面说明素芭家现在没有太大的经济负担了。由此,学生自然就关注到印度的陪嫁制度。如若是一般性的家庭成员介绍,学生会说及两头牛、一只猫、三只羊。但教师提示:“注意媒人的身份,她会介绍小动物是素芭的亲人吗?”学生马上意识到,这样介绍会显示出素芭的孤独,只能和动物为伴。但媒人会了解素芭的孤独吗?会在乎素芭的孤独吗?会介绍素芭的孤独吗?通过角色替代,通过媒人的视角,看出社会心态,读出文章主旨。媒人介绍素芭最吸引人的地方,与学生自我阅读评判也会有差异。素芭的美貌(如眼睛、嘴巴)、素芭的心灵,学生可能都会有自己的阅读感知。但媒人呢?虽然也会竭尽夸耀之能,以便把素芭嫁出去,但代表着当时的大众审美的媒人,只能浅薄地看到外貌,而不可能在意素芭的心灵美。

二、通过体验,驱动内求

体验法教学一般都有一个教学契机,有一个特别投合读者阅读心理的假设,这是读者在阅读时内心呈现出来的强烈的愿望。体验是为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有需求才会有深入解读的动力。

教学环节二:充当上帝,改变命运

集真善美于一身的素芭,被父母抛弃,被丈夫抛弃的结局令人唏嘘感慨。让我们来充当一回上帝,作一些假设,来改变素芭的命运。

假如素芭不是哑巴……假如素芭是水神公主……假如帕勒达帕真心爱她,懂她……假如“考官”提问,她的哑巴被人知晓……假如父母亲靠富裕之家让她永远留在家中……假如村人没有威逼……

素芭,她有迷人的大黑眼睛,掩藏在长长的睫毛下,双唇像娇嫩的新叶,小猫会在她那柔软的手指的抚摩下进入梦乡,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她是多么善良恬静的姑娘。然而由于“造物主的诅咒”,“不会说话”的阴影笼罩着她的一生。小时候因为是哑巴,她失去了亲人的关爱,她没能享有和朋友嬉戏的童年;长大后父母不得不以欺瞒的方式将她远嫁他乡,新婚不久便遭到丈夫决绝的抛弃。“不会说话”是素芭悲惨生活的成因,是素芭坎坷命运的罪魁祸首。学生初读时,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素芭不是哑巴该多好啊!”人们总是心存善意,感慨唏嘘于悲剧的结局的同时,寄予美好的愿望,总希望扭转悲剧。于是,“假如素芭不是哑巴……”这个体验就应运而生。通过这个体验活动,我们尝试去改变素芭的悲剧命运,但是最终会发现,一切都是徒劳。

如果素芭不是哑巴,就像她的两个姐姐那样,她会收获幸福吗?关于素芭的姐姐,文中除了介绍了她们的名字以外,只提到一句话:“费劲了周折,破费了钱财,两个姐姐好歹出阁嫁人了。”姐姐们不是哑巴,由素芭的相貌品行可以推知,应该也是美丽迷人、善良温柔,为什么出嫁也会如此艰难呢?更何况她们出身在一个“财运亨通的幸福家庭”里。小说有一处道出了其中的玄机:“现在,父母为她的婚姻大事而焦急不安,村人也到处谴责他们,甚至要把他们逐出种姓的流言飞语,到处扩散着。”种姓制度,这一印度古老的腐朽的制度才是罪恶的根源。基于当时的印度种姓制度和婚姻制度,从这一系列的体验中,我们会发现,素芭作为哑女的悲剧命运是无可逃脱的。当然,除非下列两个假设能成立。一是“假如素芭是男孩”,他的命运才可以改变。哪怕她是个懒人,她也能像帕勒达帕那样,成为讨人喜欢的角色。二是“假如素芭不是出生在种姓制度与陪嫁制度下的印度”,也就是说,只要是女性,出生在印度,那么这种悲剧就很难避免。通过多番假设,学生明白原来泰戈尔想表达的不仅仅是哑女素芭的悲劇,而是千千万万的印度妇女的悲剧。

三、通过体验,纵向延伸

体验文本未尽的情节,体验人物命运走向,是品读小说丰厚意蕴的一种有效方式。

教学环节三:充当先知,假设未来

①假如素芭有幸不被丈夫抛弃,有了自己的女儿,她会如何对待女儿?

②素芭的悲剧是(   )的悲剧?(填入对象,说说理由。)

《素芭》不仅仅是哑女素芭的悲剧,也是素芭姐姐们的悲剧,是那看似冷血的母亲的悲剧,也是千万饱受种姓制度摧残的印度妇女的悲剧。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一沉重的社会悲剧?假如素芭也成了母亲,她会如何对待女儿的婚事呢?这让学生把目光投向了素芭的母亲。素芭会像母亲一样对待自己的女儿吗?通过体验,学生会发现,遭遇悲剧的素芭也许还会让女儿重复自己的悲剧。

为什么?素芭的出生给母亲带来了耻辱,“母亲把她视为自身的一个残疾,她把女儿身上的任何疵点看做是自己的奇耻大辱”。母亲把素芭看做是“自己胚胎的污点”,因而素芭的母亲始终沮丧不堪。直到把女儿嫁出去后,才“踌躇满志”。这不是一个关于歹毒后妈的童话,而是亲生母亲真实的心态。母亲作为女人本没有地位,生了女儿是她的错,生了两个女儿是错上加错,后又生个哑女,简直是罪加一等。她的境遇可想而知。在社会重压之下,母亲也有怨言,但是她不能回击社会,也无力回击制度,只好把所有的不满都宣泄在无辜的孩子身上。如此说来,她不是不想爱女儿,而是没有心情去爱,没有力气去爱,生活在烦躁和抑郁中的人们是不懂得去爱的。

体验式教学的最大好处在于,激发兴趣,唤醒主体,设身处地,休戚与共。教师预设的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现状,要符合学生的志趣。而且,体验式教学的课堂的呈现,是以教师对文本的理性分析为背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体验式教学打通了文学类文本从阅读文本到课堂文本的障碍。而这,也恰是体验式教学的价值所在。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324000)

猜你喜欢
种姓媒人哑巴
印度种姓制度下的内婚制
浅谈印度种姓制度
哑巴狗
如何区分印度高、低种姓人群?(答读者问)
媒人
哑巴老师(三)
专职媒人的变化
新媒体崛起下报媒人的应对和变革
留守的哑巴等
一眼就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