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锡钧,张道明,苏同启,殷利军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普外科,吉林 长春 130021)
阑尾周围脓肿指急性阑尾炎下阑尾周围所形成的脓肿或炎性包块,该病发生率约占急性阑尾炎的4%-10%,阑尾周围脓肿的形成可对手术切除阑尾造成一定困难,并可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不良影响,因此,需对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以往临床上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以手术治疗和抗感染治疗为主,但西医治疗疗程相对较长,效果欠佳,因此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1]。中医将阑尾周围脓肿归于“肠痈”范畴,中医认为阑尾周围脓肿是由寒热失调、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和劳累过度等因素引起,故治宜清热解毒、利湿化瘀、活血镇痛。大黄具有良好的祛湿活血、清热解毒功效,芒硝则具有清热、敛疮、收湿的作用,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2]。将大黄和芒硝应用于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基于此,本研究对大黄、芒硝外敷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现具体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45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22-56岁,平均(39.58±9.59)岁。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3]中相关阑尾周围脓肿诊断标准;②发病时间超过72 h者;③查体局部可触及包块者;④无其他系统严重脏器疾病者;⑤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者。排除标准:①存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②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者;③合并其他腹部疾病者;④治疗依从性较差者;⑤存在严重精神障碍者;⑥合并恶性肿瘤者;⑦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大黄、芒硝外敷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将大黄粉、芒硝按照2:1比例用醋调成糊状,后装入纱布袋中,外敷于患者右下腹患处并加以固定,每日更换l-2次,腹壁较厚者可酌情增加外敷药物厚度。
1.3 观察指标。观察所有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临床效果判定标准[4]:经过治疗后,患者右下腹疼痛消失,查体右下腹无压痛、包块消失,实验室检查示炎性细胞水平恢复正常,B超示右下腹包块消失为治愈;右下腹疼痛有所缓解,查体右下腹压痛不明显、包块缩小,实验室检查示炎性细胞水平有所下降,B超示右下腹包块较前缩小为有效;右下腹疼痛未见缓解,查体右下腹压痛明显、包块未见变化,实验室检查示炎性细胞水平无变化甚至升高,B超示右下腹包块无变化甚至增大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炎性因子主要观察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送检验科测定以上炎性因子水平,CR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以(±s)表示,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所有患者临床效果。本组研究患者共45例,其中治愈38例,有效6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
2.2 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对比。治疗后WBC、N、CRP等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对比(±s)
表1 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对比(±s)
时期 例数 WBC(×109/L) N(%) CRP(mg/L)治疗前 45 15.69±3.21 87.68±7.96 182.69±12.36治疗后 45 5.89±1.23 47.74±7.63 6.98±1.56 t - 19.124 24.299 94.613 P - 0.001 0.001 0.001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展为阑尾周围脓肿,多数患者发病时间超过72 h,此时已错过最佳手术治疗时间,若行手术治疗极易引起肠粘连、水肿、肠瘘、感染和切口疝等并发症,故若确诊为阑尾周围脓肿,腹膜炎症状局限,无感染休克症状出现时可考虑采用保守治疗,西医保守治疗以药物抗感染治疗为主,但脓肿消退时间较长。临床实践证明,中药外敷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效果显著,可加快脓肿消退,促进病情好转,阑尾周围脓肿在中医中属“肠痈”范畴,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肠腑气滞血瘀,久则化热,热盛肉腐,腐而成脓,故应以清热解毒、活血驱瘀、行气活血、消肿排脓为治疗原则[5]。
中药外敷是中医中常见的外治疗法,人体皮肤与脏腑经腠理连为一体,皮肤为卫,脏腑为营,营内病可由卫外导药而治,外用药物经皮肤毛窍吸收后按照经络循行到达相对应的内在脏腑而起效,故而中药外敷通过皮肤吸收或渗透进入人体后发挥作用[6]。本研究中所使用的外敷药物为大黄和芒硝,大黄昧苦性寒,归胃、肝、大肠、脾经,具有攻积滞、清湿热、祛瘀解毒、消肿止痛、通利水谷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其具有促进肠胃蠕动、促进肠道细菌与内毒素排出、抗感染及抑制过氧化损伤的作用。芒硝味苦,归胃、大肠经、三焦经,内服发挥泻下通便、清火消肿、润燥软坚的功效,外用可发挥清热消肿、消炎镇痛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芒硝外敷时以硫酸根离子形式存在,于腹壁形成高渗状态,芒硝渗透压高于人体组织渗透压,可有效吸收腹腔内渗出液体,加快脓肿的消退,并可刺激机体迷走神经,扩张局部血管,加快血流,从而改善人体微循环,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同时芒硝可刺激人体网状内皮系统,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和单核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加快炎症的消散和吸收,具有消肿止痛、抗感染等功效[7-9]。两种药物混合外敷治疗,共同发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散结功效,且外敷方法简便易行,安全高效,价格低廉,患者接受度高,应在临床中应用推广开来。
本研究选取了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45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均予以大黄和芒硝外敷治疗,结果显示,45例患者治愈38例(84.44%),有效6例(13.33%),无效1例(2.22%),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由此可见,大黄和芒硝外敷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加快脓肿消退,延缓病情发展,促进疾病好转。且治疗后WBC、N、CRP等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大黄和芒硝外敷可降低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分析原因:可能与大黄和芒硝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芒硝外敷可提高机体抵抗力、免疫力,加强网状内皮系统和单核细胞的吞噬能力,加快炎症消散和吸收有关[10-12]。
综上所述,针对阑尾周围脓肿患者采用大黄、芒硝外敷治疗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从而加快脓肿消退,促进病情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