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过渡性绿地空间设计研究与实践
——以中国自贸区福州片区琅岐区块基础设施项目为例

2020-12-08 01:35
福建建筑 2020年11期
关键词:过渡性绿地景观

易 灿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001)

0 引言

过渡性的开放空间利用(Interim Open Space Use) 指的是在周边地块开发建设之前被闲置的城市用地被暂时性用作城市开放空间,而随着周边地块的开发建设,适时适当地结束其短期使用,让这些土地重新适应周边地块的环境与功能[1]。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些闲置的土地往往会由于城市建设用地开发的时间差以及土地新旧功能的更迭而频繁出现,对于这类空间用地如果不加以利用将是一笔很大的资源浪费。当然,如果依照未来周边地块基础设施完善的情况下进行景观空间设计也是不合理的。所以,对于“闲置土地的过渡性使用”的景观项目,需要立足对现状与未来建设之间的过渡性功能思考进行灵活安排,以短期的、适应于地方特定需求的公共空间建设为附近市民提供休闲游憩活动的场所[2]。基于此,本文以中国自贸区福州片区浪岐区块基础设计项目实践为案例,探索城市过渡性绿化空间设计。

1 项目概况

琅岐岛位于福州市东部,地处闽江入海口,是促进海峡两岸联系的重要平台。该项目位于琅岐岛西部,项目范围西起琅岐滨江西路,东至红光路,南起福州市八一七路,北至横二路,包含渡亭河滨河绿地、中轴景观绿地、路侧绿地,总面积约30.19hm2,如图1所示。

图1 自贸区项目范围图

根据上层用地规划,如图2所示,自贸区内的用地主要为商业、商混用地,对公共绿地空间的活动层次和配套设施有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其能承载该区域未来商业空间的功能需求,展现开放、包容、多样化的精神。

图2 福州琅岐西片区规划图

2 设计理念

中国自贸区福州片区琅岐区块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园林景观工程建设(以下简称琅岐自贸区园林景观工程)具有其特殊性:(1)周边商务、商业用地及相关的城市配套设施并不成熟,并且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进行发展建设,但是由于红光湖公园以及海峡青年文化交流中心的建设,该片区的活力已经被初步带动,所以作为片区内景观系统的一部分,该项目也应随之满足相关人流的游憩,观景需求。(2)周边现有地块地貌大多以自然水田、芦苇野草为主,且地势较低,而从远期规划层面上看,该周边均为具有现代活力的商业区块,绿化景观内容需要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协调景观的差异性。由此,该项目设计提出了弹性需求的理念,即在景观绿化空间的布置与设施内容上充分考虑项目近远期发展的联动性。

3 设计内容

琅岐自贸区园林景观工程项目片区内现有极具特色的自然基底,诸如“碧水”“璞田”“澜湾”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秀美画卷。基此, 设计从生态低影响开发与弹性生态空间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场地现有的特色资源,降低土建开发力度,轻土建,重绿化,通过塑造特色植物景观并结合相应的景观元素将项目区域分为“落英缤纷、清溪花港、阡陌花林,柳叶映波”四大特色景观片区。以下沉式雨水花园为主体景观要素,紧扣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以不同类型、不同色彩的水生湿地植物为本底,结合适宜不同季节观赏的木本花卉,力求打造一条生态自然同时又有景可寻的中轴景观带,如图3所示。

图3 琅岐自贸区园林景观工程平面图

3.1 弹性空间的营造

在弹性景观绿地空间营造上,设计在充分调查基础上考虑了场地的现有景观基底与远期周边地块的发展趋势与性质,从地块功能的演变趋向性、竖向关联的概率性、交通衔接的未然性与设施的过渡性4个层面入手实现场地近远期的结合与演变。

从总体规划层面上看,该项目场地周边地块均以商业性质为主,其氛围是活力的、现代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时代感,且该项目场地作为片区内重要的景观空间轴线。功能应该满足休憩、游赏、集散、聚会、服务及形象展示等需求,但其远期规划建设开始时间与建设周期将有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所以,该项目场地功能定位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依据实际发展态势分步进行。而就目前场地条件状况来看,生态海绵应是其主体功能,同时兼顾适当满足游憩健身、植物观赏与自然科普的功能,是当前设计主要目标方向。所以该项目方案在交通关系设计上,适当降低路网的密度,减少硬地面积,满足游客基本的游赏休憩需求,同时预留远期的交通衔接口;竖向设计方面,如果以传统思维观点将该项目场地竖向与远期周边地块竖向相平衡的话,显得十分突兀,所以该项目整体竖向格局基本与现状基底相契合,遵从现状“林、田、湖、草”的肌理,不做过多的填挖处理,只在满足土方平衡的条件下营造适量的微地形景观,以丰富景观体验;同时,场地服务设施在数量与材料上充分依据场地现有状况,采用耐候钢、自然毛石等耐久生态材料,适量布置。

3.2 植物的多期观赏

植物景观是该项目方案设计的重点与亮点。该项目绿化设计的整体构架,从外围至核心区域分别采用常绿片林,开花及色叶片林,中下层灌木地被,草坪空间的总体布局。常绿片林选用香樟、秋枫、菩提榕、榕树、花叶高山榕等冠大,荫浓的树种,作为背景层提供绿色屏障。开花色叶片林选用宫粉羊蹄甲、红花洋紫荆、美人树、大腹木棉、碧桃、池杉、落羽杉、金叶水杉、黄山栾、无患子、枫杨、黄花风铃木、法国梧桐、刺桐、木棉、乌桕等具有季相色彩变化的植物,在常绿背景的衬托下为整个项目园区增添色彩。中下层灌木地被则选用易养护的木本花卉灌木及观赏草等较为野趣自然的花卉地被,加强景观层次。

综之,设计秉承生态性、特色性、景观性、乡土性以及易养护的原则,通过开花和色叶乔木结合灌木与观赏草等多层次植物空间,营造各区域观赏性植物景观,形成“春粉、夏黄、秋橙、冬红”的多季节观赏景致,让植物景观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彩”。

4 项目建设要点

4.1 动态思维,远近结合

城市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也是一个逐步趋于完善的过程,房产开发、道路建设等都需要经过规划、设计到建设施工,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3],其配套的城市绿地空间所处的城市环境也必然要随之变化。如果以静止的观点看待所有的城市绿地空间的开发,其结果难免片面甚至于脱离实际。所以,以长远的、动态的眼光看待城市发展,同时将其与相应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方法结合尤为必要。

基此,琅岐自贸区园林景观工程建设手法,摒弃以往绿地空间建设“一站到位”方式,根据周边城市地块建设周期,将场地建设内容分为近、中、远3期:近期强调场地的生态及植物观赏功能,适当结合休憩游玩功能,场地内保留大量海绵绿地跟现状的农田斑块肌理,减少硬质面积,路网系统仅满足基本的交通需求;中期随着琅岐西片区的居住用地及商业片区的建设,人气也逐渐增加,场地可适当将绿地转换为可供停留聚集以及活动休息的硬质生态广场,以满足交通集散与休憩的需求;远期项目基于场地周边的商业及商办配套设施已经完善,人流急剧增加,场地内相应增加路网密度,增加服务设施数量,进一步增加硬质广场面积,强化景观要素,从而完成场地主体功能从生态观赏到活动休闲转变。

4.2 多维建设,活力带动

无论是城市待建的闲置土地过渡性使用、城市功能空间的临时性使用或临时功能转换,还是“零度”建设环境背景下的绿地空间开发,都具有城市触媒性质,其建设能够带动片区活力、吸引人气,提升片区内的环境质量,同时也能吸引新的投资,从而进一步带动片区的建设发展。而且,一旦有成功的个案,便会激发更多的类似项目建设,从而为之后更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打下基础。由此可见,绿地空间的建设与其周边地块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琅岐自贸区园林景观工程的建设,眼下虽然处于“零度”建设环境背景,但仍需要以“近生态,少投入,低维护”的手法进行工程设计,需要从多维度的角度出发,考虑场地与周边环境的相互促进关系,通过多样的植物设计,打造“多彩花溪,野趣花林”等特色植物景观,以吸引人气、带动活力,同时配备一定数量的停车场地与服务建筑设施满足服务功能需求。

5 城市过渡性绿地空间设计与建设的思考

城市建设地块的长周期开发与高密度人居环境是中国建成环境的特征,而高质量人居环境需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矛盾也一直是城市规划师与风景园林师所额待调和的问题。从城市绿地建设与开放空间规划管控的视角来看,城市过渡性景观绿化空间的设计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城市空间功能的远近衔接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景观空间所承载的场地功能复合度与空间利用灵活度的提升,诚然需要建立在城市户外空间的使用与需求模式,并受季节、时间等因素和周边建设环境成熟度的影响[2],但若在利用率相对低下或使用人群相对较少、周边地块开发周期较长的绿地空间内,引入能激发更多人使用绿化带空间活动、则将产生更多效益的功能,实现对空间潜能的挖掘。

其次,过渡性景观空间的建设,尤其是服务设施与建筑的设计,适宜采用简易的、轻质的易于拆装的模块化形式,使其具有时间与空间上的灵活与适应性,因此宜选用价格低廉,生态友好的建设材料,以满足远期功能转换的需求,并节约投资建设成本。

再者,随着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对于“三生”空间要求的明确,以及“一导三高”的核心理念的提出,城市公共空间的高质量发展以及人居环境的高品质提升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广泛诉求。城市绿地空间的建设作为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以及生态服务能力的必要手段,是推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基此,从城市绿地空间与城市建设用地的总体框架上看,在考虑城市的各类用地设施建设,需要将其周边的城市公共空间,尤其是绿色开放空间一并纳入考虑,并且充分结合绿地空间在不同建设阶段的不同服务效能,通过微更新等动态变化的手段实现绿地功能的过渡性变化,实现绿地空间的复合型利用,以调和有限的绿地空间与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游憩需求之间的矛盾,与时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人居环境的要求。

6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新区建设、房地产开发、道路建设等都要征用大量土地,但是土地征用后,从规划设计到竣工,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4],而与其配套的景观绿化空间既是推动其开发速度、吸引投资数量的助力剂,同时也是调和开发过程中所呈现的负面景观形象与人气、活力需求之间的矛盾的润滑剂,然而,绿化空间的功能需求相对于建成环境来说,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所以,以弹性、动态的思维方式来看待此类过渡性绿地空间的设计,是促其满足不同阶段的地块功能需求的关键。

猜你喜欢
过渡性绿地景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从不同逻辑角度谈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常见过渡性词汇用法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走进绿地
克拉玛依城市防护绿地树种的选择和配置的探讨
符合美国环保署第4阶段过渡性排放法规的小型柴油机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