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家彬
(中建远南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泉州 362200)
城市综合公园(以下简称公园)具有大面积公共开放空间,是公园周边居民平时主要的聚集户外活动空间,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地点,是地方民风、民俗展示的场所。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供城市居民的休息、游览、康体、交往、文教、民俗、组织各种集体活动等场所。因此,公园在城市中具有多样的现实和历史价值,如生态、环境、康体、文教、美学、城市展示、社会公益、经济价值等。是异质性的社会黏合剂,所以,时下各大小城市都致力于公园的更新建设规划。然而,在城市美化思想指导下的公园建设、更新,往往过分强调公园设计的形式性、展示性,过多采用国外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忽略了公园的社会性、历史性。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使用者需求的变化,使用者对公园社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公园更新的规划建设需要从以公园景观性规划为工作重点内容切实转变到注重城市公园的社会性规划建设,充分体现城市公园的社会性功能体质。
公园是社会和国家公益性的城市基础设施。按照公共经济学原理,公园属于社会经济福利,是一种公共产品,全体社会成员均可收益和享用。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关公共政策和标准规范时,不仅提出人均公园绿地的最低标准,还对公园的特殊属性提出最小服务半径标准,以保障公园的服务能力和效率。基此,公园的建设者需要进一步了解社会各阶层拥有和使用公园的分化情况,了解享有公园最大使用者是否包括最需要的人[1]。作为公共物品的公园,其供给方式和内容应体现公平兼顾效率的理念,即通过公园社会性的规划建设,为社会各阶层提供服务(公平)和为真正需要提供服务(效率)的思想,进一步理清和实现公园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居民使用公园的实际可达性、公园服务覆盖的实际人口数及覆盖阶层、公园与周边社会设施的衔接和融合、公园的开放与包容等社会属性。
公园是以人为活动主体,是社会公众的社会活动空间,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集休息、游览、康体、交往、文教、民俗、生态等为一体的综合空间[2]。 城市公园作为社会成员社会性活动的重要平台,应为公共交往创造合适的空间。因此,公园都应设置有利于公众接触、交往的公共空间,即为公开的社会活动服务,又为隐蔽的社会活动或人们观察周围的世界服务。
丰富的户外活动是公园中最吸引人的因素。公园容纳着城市居民大量社会性活动,如唱歌、跳舞、交友、康体、民俗等。因此,公园空间应强化人的场所感,满足不同文化、人群、阶层等情感需求,促进社会成员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换[3], 并从中获得启发,受到激励;以活动为动力和抓手,丰富公园交往内容。
其次,公园各空间活动应以年龄、社交爱好、目的为出发,构筑不同的活动空间,最大化地让公园成为居民相互交往和丰富的情感感受的活动场所。伴随社会人口老龄化,退休者和老年人有大量的休闲时间,随孤独感的增强,他们更愿意离开家到邻近的公园消磨时光,老年人已是城市公园的重要使用者;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活动能力退化,更喜欢到离家近的公园穿梭活动。因此,来自附近的中老年人构成公园一个稳定、主要的使用群体,公园更新规划设计应关注公园的这个时代特性。
环绕公园的住宅区、学校、寺庙、教堂等不同单位人员,共同的爱好、经历、需求等难免会在公园相遇并结成新交。因此,公园的社会性活动相当综合。公园周边多样性的社区分布直接给公园提供了不同的使用者,因为使用者个体每天日程不相同,使用者在不同时段、目的使用公园,公园的功能用途也因此得到不同使用者的最大利用。因此,建设者对公园周边环境社会关系的分析,明确不同时段、各类人群、各种活动、不同需求的潜在使用情况,并依据周边社区多样化的功能、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进行规划设计,将公园与周边社区有机融合,可以起到和谐组织和画龙点睛的作用,进一步支持公园的再生、更新。
塔山公园坐落于县治之南,故又称南山。有兰茗、香界、石林三峰,又称三峰山。山上有宋古塔(圣寿宝塔)及塔坪,俗称塔山或塔坪山。南峰石林,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陈亨源墓、孝子亭、公园南门萃秀门坊。中峰香界,建有明志亭和设市纪念碑等。北峰兰茗,建有圣寿宝塔、郑和史迹陈列馆、西山门牌坊、德馨亭等。由井银池攀登,上128级石阶至环山路(主园路),再上128级石阶达塔坪。
公园周边1km~1.5km范围内有大量8层以下住宅,东门邻有教堂,西门联菜市场,南门接邻市医院,北有吴航小学、社区会堂;西、南、北侧有凸入公园4个大的社区庙宇。
“如果设计不立足于对社会的理解,它们就可能退而求助于几何学的相对确定性,青睐于对意义和用途的奇思臆想。设计师和委托人就可能把好的设计和他们追求强烈视觉效果的欲望混淆起来,而公共空间的设计对公共利益的理解和服务有特殊的责任,美学只是其中一部分”。因此,从社会性角度思考公园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4]。
融合周边环境,将塔山公园更新为一个突出历史文化、充满活力与多样性、维持宁静肃穆、留住乡愁、整体提升的公园。
图1显示,该公园更新规划设计分为5个区块。
图1 功能分区图
(1)历史文教区:宋古塔(圣寿宝塔)、郑和史迹陈列馆、塔山讲坛。
(2)康体区:综合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门球场 )、器材健身场、建市舞场、武术场(太极、剑术、棍术)、德馨亭歌唱场、地方歌戏会场。
(3)红色纪念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陈亨源墓。
(4)休闲区:南入口广场与静池景区、四角亭、六角亭、龙舟亭、木栈道、4个成片特色季节颜色树木区(蓝花楹、紫玉兰、无患子、樱花树)。
(5)城市融合区:以主园路、次园路、4个出入口与公园周边相联教堂、凸入公园4个大的社区庙宇、老人活动中心、医院、小学、住宅区。
(1)历史文教区:郑和史迹陈列馆为重要文物保护单位,是海丝的重要史迹;圣寿宝塔2006年以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按照文物保护和修旧如旧要求,仅对周边道路、围栏、场地、路灯、绿化等进行提升,通过标示标识、小品、节点、景观造型、围栏等突出史迹文化。塔山讲坛作为多方共同打造的一个百姓社科理论讲坛,规划建成为有现实需求与时代特色的文化场所,通过与部门、组织者、参与者的多次沟通、调整,对场地采用适合老年人行走的防腐木铺地、台阶、木栏杆,安设木椅,营造更加舒适、多功能的社会交流和教育的新时代文教场地和空间。
(2)康体区:公园康体活动场所目前已多达15处,并有固定使用人群 ,但档次较差,违章搭盖多、零散杂小等。规划设计结合现状与实际需要,多方征询意见,按照用途与功能更新、适度联通、规整升级的原则[5],实施建造满足当前要求、符合使用需求、充满活力与多样性的康体活动场所。
(3)红色纪念区:纪念区为革命烈士纪念空间,应维持宁静肃穆氛围。因此,规划设计通过绿化乔木遮蔽、围墙、场地过渡等手段,形成一个既独立,又适度开放的满足纪念活动空间。
(4)休闲区:规划设计以公园东南部的南入口广场与静池景区为核心,通过造景(四角亭、六角亭、龙舟亭等)、乔木绿化(4片特色乔木区),由木栈道、小园路联接,建造有特色、满足旅游、休闲的空间,并作为历史文教区的过渡和舒适休息空间。
(5)城市融合区:基于公园不再是一个独立于城市的空间,社区普遍关注的宗祠、宫庙与民间信仰的场所、教堂、老人活动中心、住宅区、学校、单位,应从建设的层面给予安排、统筹,规划设计通过空间、活动、民心相通与相连,营造融合周边多样性的社区、鲜明地域特色文化,留住乡愁、服务周边人群。西南侧的祠山庙、观音寺、塔云寺(皆设有较大室内会堂,并与主园路连接),西北侧的慈济宫、高隍境国庙皆相临,有主通道与公园相通;东北侧的三公庙位于公园内;西南侧的十洋社区老年活动中心位于公园内,因此,把相关的设施、人群、需求等进行通盘建设,即:通过庙宇、公共服务设施、社区与公园相连出入口的梳理,理顺和改善联接关系、节点;在条件合适情况下,对公园5个出入门进行进一步改造提升(如1~2个出入口增设扶手电梯、适量拆迁改善出入口、设置出入口广场、停车场等);在远期,通过周边的更新与改造、腾退部分功能用地,增设相应的城市社区功能设施,使其功能互融,改善公园联系与融合的节点,把公园融入城市片区更新为主体的总体片区规划建设;同时,适时采取融合管理方法与制度,通过多种方式与不同内容的交融,促进城市的社会融合与和谐发展。
公园更新建设,重点在于从公园的社会性出发,积极探索有效方法进行实践,促进社会交流与融合、和谐发展,最大化发挥公园异质性社会的黏合剂作用,有利于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充满年代怀旧感、展示地方民风与民俗,有利于市民及其海外游子留住乡愁记忆,同时也促进公园成为充满活力、时代性与多样性的场所。因此,做好公园的社会性的规划建设,是新时代设计师们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良性理解和建设服务应有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