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红
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2018 年8 月份,教育部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一文中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这是教育部文件中第一次正式使用“金课”这个概念。这是继2018 年1 月教育部推出首批490 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之后,又一次做出的对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动作。
虽然对于“金课”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主要针对“水课”而言,指的是教学方法明晰,内容精炼,知识上也有一定难度,学生参与度较高、评价较好的课程。在表现方式上主要分为五个方向,即纯线下的“金课”、纯线上的“金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金课”、虚拟仿真类“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本文主要以虚拟仿真类“金课”为研究对象,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展和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的应用使得纯线上课程的学习具有非常大比例的可行性。
高职院校是我国技术人员培养的主阵地,高技术、高素质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鉴于高职院校课程开展技术要求高,实操性强,但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真正的技术永远来自于企业一线。同时,企业不会让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学生来企业操作。例如,车床加工厂不会让零经验学生去给他操作设备完成订单;电子商务企业不会把几百万交给一个学生去进行店铺的经营和推广,就如同任何企业都不会让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做他的CEO,或者让学生去管理财务做CFO。“实践出真知”是对高职院校最真实的写照,虽然“现代学徒制”、“项目化教学”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对于尤其是在现实中学生需要运作大量现金或者接触高端技术含量的仪器设备时,虚拟仿真类课程在教学中的优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跨境电商专业为例,一些跨境电商平台,小企业每月运营主管需要处理数百万资金和产品,这些如果放在实体企业,绝对不会让学生去做,但是,现在我们的一些软件开发企业,遵循“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通过数据模拟各个岗位(买方、卖方、海关、税务、货代、银行等),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了解平台运行相关知识。再以会计为例,作为老牌专业,虚拟仿真软件开发比较早,现在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仿真体系,学生可以实现在不同的会计岗位之间的轮换。目前,这些公司开发的虚拟仿真软件能够实现跨专业模拟。例如某公司开发的软件可以同时跨度市场营销、会计、电子商务、物流四个专业,基本能建立一个完整的商流的闭环。这样,多专业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可以接触和了解到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技能。
仿真虚拟“金课”虽然有许多优点,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都大有益处,但是,虚拟仿真类金课的落地实施最最需要的还是各个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因为课程如果实施,必然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如果有外部的项目支撑尚可,否则单依靠学校自己的经济实力,即将会有很多困难。
虽然提供软件的是企业方,可是最终进行教学实施的却是一线教师。一个新的软件需要教师花费很大的力气去研究,摸索,即使软件供应商企业有培训,但大多数都只是流程性质的,工科的一些专业仿真模拟金课要想做好,不能仅仅是某个流程的模仿,课程体系,课程设计非常重要,不然就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聊,大大降低学生参与度和体验感。而对于一些商科类软件,大多数都是企业运作模拟,沙盘类的软件比较多,课程上往往会出现教师还没有学生做的分数高,要想最后学生将模拟企业运营好,也是需要老师花费很大力气去研究。而上文我们提到的融合了市场营销、物流、电商、会计四个专业的仿真软件,这类课程如果想打造“金课”需要教师把软件每个细节都要了解、吃透,就得需要十几人的团队用心研究几年才有可能出成效。
由于目前高职类院校包括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将虚拟仿真软件纳入采购计划,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教学的益处,另一方面的原因也是虚拟仿真软件是高职专业课建设的大势所趋。那么,面对市场上层出不穷的软件供应商,选择显得至关重要。两个考核点,一是看技能点,即对课程知识点的满足;二看可操作性,即我们在实施课程的时候操作是否贴近现实实际,三就是去已经购置软件的兄弟院校调研,看售后看服务,看评价。
总之,无论是虚拟还是仿真,软件服务于课程,课程受惠于学生。打造高质量的虚拟仿真类“金课”,是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