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丰傩舞”进入音乐课堂

2020-12-08 07:27吴娟
魅力中国 2020年39期
关键词:南丰拍子锣鼓

吴娟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第二中学,江西 抚州 34450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连环杀人案被媒体曝光之后,全城轰动,警察的调查也不再遮遮掩掩了。罗恬和陈洋都被请去警局问话。罗恬没想到,案子终是把杜朗牵涉进来。

南丰傩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俗称”跳傩”,是沿袭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驱傩”,历经漫岁月,不断改革、创新,逐渐演变而成的民间舞蹈。随着时间的发展现在分为“老傩”和“新傩”。

我要给学生讲解的主要内容是“傩面具”、“傩舞剧目”、“傩舞音乐”。

傩面具:

傩面具是傩舞的重要特征,也是神灵的载体,他们的弟子称它为圣像或者是头盔。在傩舞中是角色的装扮,有假面、神像、圣相、头盔、鬼面、脸壳等多种称呼。南丰傩面的色彩亮丽,可谓赣傩面具三大特色。南丰现存傩面120多种2300多个,神鬼人兽,造型各异。傩面具的材料原有铜制,后多为樟木或杨木雕刻,色彩大俗大雅,表现了新老民间艺人的精湛工艺和民族的审美情趣。有的傩班面具雕刻后,还要举行开光仪式,使其充满神灵之气。

按神的属性来分,傩面具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正神类:如傩公傩婆、和合二仙等。他们都是正直、善良、温和的神只。雕刻艺人抓住他们的性格特点,将其塑造成慈眉善眼、宽脸长耳、面带微笑的形象。色彩柔和协调,使人感到十分亲切可爱;给人的印象,并不是享受人间香火的神只,而是慈祥温厚的民间老人。和合二仙:两兄弟,一个叫来宝、一个叫来福,一人手持笔墨、一人手持算盘,兄弟两很会做生意,冬天进蒲扇,夏天进木炭,存货到了合适的季节以高价出售,最后发了大财,寓意和气生财、家庭幸福。

二、凶神类:如开山、钟馗、魁星等。他们都是一些勇武、凶悍、威严的神只。雕刻艺人以头上长角、嘴吐獠牙、暴珠竖眉等,突出其精神气质。给人印象深刻。开山面具最有特色,人兽合一,狰狞凶悍,犄角、獠牙、火眉、金目、黥面、剑鬓和青铜镜等意象符号造型,反映了传说中以蚩尤为方相的傩文化演变痕迹。

三、世俗人物类:这类傩面具又可按人物性格分为正面人物和丑角人物,其共同特点是更加接近生活的真实,少有神气和鬼气。正面人物如唐僧、关公、赵云等,五官端正,眉目清秀,显出淳朴忠厚的个性。丑角人物如猪八戒、孙悟空等,翘嘴皱鼻,细眉小眼,给人以幽默滑稽之感。在傩舞,扣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增添喜剧色彩。

傩舞剧目:

开山,是每个傩班的开场傩,具有先导开路的意思。

傩公傩婆。有句谚语是,八十老人生一娃,笑刹人间百万家,若是老夫亲生子,后代仍旧管长沙。描述的是一对老人万年喜得贵子并且是高兴得不亦乐乎的场景。当地的百姓把傩公傩婆比喻是田公田婆,傩仔比喻成田三太子。因为民以食为天,食是来自土地的赋予。

雷公,百姓们把雷公比喻成耕云播雨,福泽众生的天神。

钟馗醉酒,这个节目是由醉酒和条凳的合称。描述的是钟馗被大小鬼灌得酩酊大醉,极具富有生活情趣。

傩舞音乐:

傩舞音乐吸收了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后有很大发展,除了锣鼓伴奏外,还有鼓吹乐、吹打乐、丝竹乐等形式。今天我主要介绍一下老傩的代表之一:南丰石邮村傩舞的音乐。它的角色都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其伴奏乐器阴有一个斗鼓和低音锣,锣鼓伴奏时,特别强调节奏律动和傩班弟子舞蹈动作相对应,并随舞蹈动作的速度而变化,呈现出自然随意的节奏韵律。每首打击乐都以锣鼓的混合节拍出现。常用的拍子有一拍子,二拍子,三拍子以及四拍子,长春单拍子和复拍子交替使用。如开场音《开山》的第一拍,运用锣鼓演奏中的花打节奏,从第二拍开始,一直采用交替牌子的合奏。锣鼓齐击的速度不是固定,有快有慢,拍数也没有具体规定,根据傩班弟子开场前准备时间以及出场表演的时间长短,临时即兴的确定延长或缩短拍数。锣鼓节奏对于情绪的紧张与放松的刻画,常常通过渐强与渐弱,变换拍子和节奏型的手段获得各个节目不同的音响效果。在音乐气势磅礴,徐疾有致,舞蹈动作古朴粗狂,刚中有柔,威武神奇。而新傩音乐出现了打击乐、吹管乐和丝竹乐组合的伴奏形式。伴奏乐器的种类和曲牌也十分丰富,在表演过程中还有歌和白的穿插,音乐种类丰富。

南丰傩舞在漫长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宗教学、民俗学、戏剧学、舞蹈学、美学等多种学科内容,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学校是将学生引向社会的桥梁,通过发展非物质文化进校园,扩大非物质文化的影响力,在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同时,应该力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自觉遵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自觉感。近年来,我们学校不断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当中。以此为基点,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可以自觉弘扬和传播民族文化,养成良好的非物质文化传播意识,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教育价值。我们将“南丰傩舞”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到课堂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多种传统文化传承和教育活动,发挥学校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让学生得以了解和传承。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传承“南丰傩舞”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南丰拍子锣鼓
来了南丰不思归
省音协赴鄱阳、南丰参加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如此感伤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
妈妈的竹拍子
软槌锣鼓 声震九州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试论潮州大锣鼓的艺术特色
雨水
龙潭八牌锣鼓的概况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