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科技大学)
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本文语料来源是俄罗斯学习中文学生的日常作文以及口头作文素材。探讨写作者偏误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在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中提高留学生写作能力提出一些建议。
语构偏误主要有以下五种表现错误:成分残缺、成分多余、句型错误、语序错误和关联词使用错误。如下面这个例句:“再者,凿壁偷光新解是什么?我认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虽然汉语非常难,我们很忙工作。可是我们不必恐怕难关,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天天进步,那样我们可以好好学习汉语。”这一段中有四处错误。首先,“我们很忙工作”属于语序错误,写作者并没有很好地掌握动补短语结构,应该改成“我们工作很忙。”其次,“那样我们可以好好学习汉语。”正确的表达方式是“那样我们就可以好好学习汉语。”这里的成分残缺造成了句子语义的不完整。最后,“可是我们不必恐怕难关。”应该改成“可是我们不要害怕困难”,写作者将“不必”和“不要”、“恐怕”和“害怕”、“难关”和“困难”的这三对词义各自混淆而造成的语义文化偏误,这也是我们下一部分所要分析的内容。
基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对外汉语教学实际上最大的难度就在于让学生理解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汉语含义。汉语和俄语本就属于不同的语系,这些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之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本民族语言习惯的影响,换言之,这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深蒂固的。俄语属于印欧语系,是形义融合性的语言,语言结构比较严谨。而汉语属于意合性语言,语法之间搭配是否合理取决于上下句之间语义的搭配是否有逻辑性,只有结合学生的文化背景才能把汉语语构与俄语的语构实现对接。
从思维方式上看,汉语是时间式造句法,其造句方式多以动词为中心,将时间作为逻辑推理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实;俄语则以主语和谓语作为句子的中心成分,再由主到次依次叠加,这种主次叠加的造句方式与汉语造句方式完全不同,更容易造成语序偏误。以上的差异无疑构成了汉语和俄语语构文化差异的内容,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这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语构问题,学生只有在不同的语构环境之下才能真正实现对本民族语构与汉语语构的深刻理解。实际上,学生也只有理解到了这种语构之间的不同差异才能真正实现汉语学习的目的。
语义文化是一种语言体系中所体现的民族文化及其文化背景知识。其中,词语是语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词语都有其对应的词义。这里的词义包括词语的语法意义、文化背景含义和文化伴随含义。
我们通过对比汉语和俄语的词汇异同点时可以发现,汉语和俄语词汇有以下几方面会出现混淆:(一)在汉语词汇中特有的而俄语中没有此义项的词语。(二)在俄语词汇中特有的而汉语中没有此义项的词语。(三)汉语和俄语都有相同义项但文化背景含义不同的词语。(四)汉语特有的成语、俗语、习语、歇后语等。(五)错别字造成的语义偏误。(六)词义相近或词义相反造成的理解错误。
分析了几种语义文化偏误类型之后,我们更应该注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词汇,要对词汇含义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充分领会词语背后的文化背景含义,这样才不会词不达意。
语用文化的偏误主要是由于学习者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对语言的使用场合,使用条件以及获取语言信息的差异性而产生的。语用文化偏误主要表现在问候语、道别语、致谢语、委婉语、称呼语、忌讳语、宴请语等日常交际语。有一次,俄罗斯学生在课本看到这样一句话,“这盘棋,小明勇猛冲杀,把对手打得落花流水。”留学生感到非常困惑,落花和流水明明非常漂亮,为什么要打?和下棋有什么关系?“落花流水”原来是形容残败的暮春景色,后来用来比喻被打得大败。留学生只知其表意不知其含义,对课文理解出现偏差。
语用文化偏误是语言学习者短期内最难克服的偏误类型,只有通过长期的词义积累,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对习俗的理解,才能将语用文化进行更好地表达。
本文仅简单对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写作中的文化偏误进行分析,其偏误类型不仅限于语构文化偏误、语义文化偏误和语用文化偏误三种。在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中,学生表达得“对不对”是基础,表达得 “好不好”是关键。也就是说,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求语法准确,而且要求篇章前后衔接得当,通顺流畅,清晰得体。汉语写作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语篇表达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构文化偏误、语义文化偏误和语用文化偏误的关注尤为重要。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重视组织方法或手段的渗透,引导学生理解汉语的语篇构建方法,培养学生的对语构、语义和语用文化的意识。不仅如此,为了使学生的书面表达更加清楚规范,也需要在教学中严格要求汉字、标点以及写作格式的正确,从而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总之,留学生在汉语写作中注意这三种偏误,能够将三种文化相互渗透,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