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十四中,江西 南昌 330003)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进的动力源泉,也是当代社会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能够体现出它对自身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知识的应用熟练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高标准的完成基础教学,然后引导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当中,对知识应用的途径和方法进行多种尝试。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提升技能熟练度,也能够利用自身想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多元化的尝试,学生的自主思维得到强化,创新意识得到激发,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和提升[1]。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在教学当中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是要让学生拥有创新意识,是否拥有创新意识不仅与学生认知知识能力高低有关,还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学生的性格、课堂的气氛等等。教师应该在课堂中构建一个明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展现的机会和空间,拉近师生的距离、消除隔阂,让学生愿意与教师进行深度的交流,提出自己对于知识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windows的基本操作”这一课当中,在教学如何设置桌面背景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图片作为壁纸,或者让学生自己通过图片编辑和绘画板等功能,自己设计一个属于自身独一无二的壁纸。又或者在讲解文字处理的过程中,对于排版的格式,教师不要做统一要求,让学生以自己的审美观念来设计排版格式,独立完成文字处理。在这种教学中,学生通过动手和动脑,完成了不一样的作品,在交流过程中,不同想法的碰撞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并且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并且把之前教师主导的被动受教,变成了以学生意志为主的主动学习,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所谓的创造性思维,它指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能够利用不同的路径和新颖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他能够提供新颖而又价值的思维成果。例如在学习ppt演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抛弃固定的ppt模板,让学生以自己的想法和思维,通过查阅资料自己设计ppt文稿,然后利用不同的处理软件制作有个性的多媒体作品。在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进行一一赏析,让学生之间互相吸取优缺点,激发学生的灵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的核心的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通过不同角度和方向,多元化的考虑问题,寻求唯一答案的不同解。具体来说,就是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利用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考虑问题,不要解决问题的路径变得单一、唯一。例如在教学“如何复制文件和文件夹”这堂课当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复制文件的方法有几种?”,学生经过实际的上机操作和总结后,得出了不同的做法,学生在对这些方法进行比对后,得出了最简单且最有效的方法,通过这个过程,能够锻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的鼓励学生去大胆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敢于标新立异。教师可以以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作为讨论点,在班级中组织比赛,让学生自由的进行辩论、探讨,在辩论探讨的过程当中,交流方法总结心得,实现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在统一。具体的教学思路如下: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当与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紧密相连,比如如何编辑文稿、处理文字、快速处理图片等问题,而且要尽可能的对学生学习计算机有帮助,通过讨论后,学生的理解能够得到提升,这样讨论的过程不仅能够巩固知识,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结进行总结和修正,让学生对讨论内容能够学习致用,帮助学生提升能力。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当中,教师一般在课堂上,布置任务的时候要求比较严苛。例如文字处理教学中教师对文字的字号、大小、字体、段落,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样的教学下,学生难以对教学产生兴趣,更多的是像给教师完成任务的“员工”,学生体会不到自己动手的乐趣所在。教师可以更换一种途径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还是以“文字处理”为例子,教师可以组织一个比赛,让学生们利用所学知识,比一比谁处理出来的文章更加的好看、有观赏性,并且评选出来一个作品,打印成稿,作为今后的示范作品。在这种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会非常高涨,急于表现自己,思维会变得异常活跃,并且使出“浑身解数”。在这种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激发,因为想要证明自己,所以会想要表现出自身的与众不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
综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当中积极的思考,并且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空间,构建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让学生敢于表现自己,敢于标新立异、大胆尝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