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波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历史,是社会变动的记录册,是刻在时间记忆上的一首回旋诗,因此,每一个国人,都应该通晓一部分历史知识。然而,应试教育下的高中阶段,很多学生对于历史学科,都颇感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这种心态,势必会对其运用手中历史知识备战高考,产生一定影响,故而,下文中,笔者将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相关问题做出分析。
高效课堂,即高效型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换而言之,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讲授的知识点能够及时被学生所理解,知识转化率高,教学任务完成度高,而通过学习,学生也能够转变学习思想,对待学习更加积极,且养成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因此,要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则必须充分理解、学习与之相关的概念知识。
高考是验证学生学习成果的一次全国性考试,同时,也是决定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各院校教师都对高考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日常的授课之中,教师通常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忽略对学生自我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是历史学科的教学,很多教师固执的认为,历史知识只要依照事件的发展顺序,注重其整体性,运用一定时间背诵便可,但这种理念,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失去学习的热情,进而导致课堂教学的实际转化率较低,最终,影响高考成绩。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之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导思想,然而,虽然历经数年改革,但一些教师依然未能摆正自身的教学位置,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仍然将自己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尤其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教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氛围显得十分沉闷,而课堂知识转化率也相对较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处于被动阶段,往往只是采用熟读法与尝试背诵法,导致知识掌握的时间跨度较低,无法满足学生的应试要求。
高中历史教学,必须注重人文性,人文性教育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知识,对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也具有一定的帮助。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历史教师却缺乏人文性教育,往往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依照课本知识进行灌输式讲授,不会过多的提及教材中所包含的人文知识及人文情感,导致课堂氛围沉闷,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理念是指引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根本。而现有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依然没有根除,从而导致教学工作开展的预期目标与实际相差较大,因此,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必须从转变教学理念入手。其一,教师应从思想上根除应试教育枷锁,在实际教学中,不以提高成绩为最终目的,而是将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方法作为目标,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喜欢历史,其二,从教学方法入手,转变传统的灌输式学习,应采用当前流行的情景教学、小组合作、分层教学等方法,通过新颖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学习氛围宽松起来。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而一些教师依然以自我为中心,进行课堂知识的灌输,最终导致新课改所期的教学效果无法实现。因此,为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其一,教师应学会幽默,避免沉默学习氛围的出现,要将课堂上所涉及的历史知识进行拓展,并以故事之类的风趣形式讲授给学生,这种方式会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到学习的轻松,其二,教师要学会引导,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不要对知识点进行灌输,而是要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不断设置问题、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主的去思考问题的答案,再将学生所总结出的知识点一一列在黑板上,其三,教师要学会鼓励,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积极与学生互动,对于课堂中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高度的肯定,让他们知道老师对他们的认可,增加探求知识的自信。
历史学科的教学,除了让学生通晓中外历史知识,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健全人格、陶冶情感、坚定意志,而这一效益,则被称之为人文性教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历史事件,都具有一定的人文性特征,因此,教师应学会利用教材,引导引导学生人文性精神的树建,例如在中国近代史中,甲午中日战争,迫使中国割地赔款,加剧了国家政治、经济的困境,而在此事件中,邓世昌率领“致远号”英勇抗敌,最终为护黄海海域安全,与舰上250名战士共同沉默波涛之中,这便是历史知识的魅力所在,也是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例证史实。
综上,诚然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但笔者坚信,只要任课教师能够从思想上加以转变,方法上加以创新,并注重学生人文性的培养,高中历史高效课堂一定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构建,并发挥出自身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