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远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当中,高职教育占据着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建设、生产与管理的高技能型人才。而开展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转变教学内容,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其中高职数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师需要将实用作为基础目标,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更加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师要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认真的选择教学内容,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其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首先,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基础存在不匹配的现象。电子类专业学生对数学要求普遍较高,尤其是关于积分与微积分等内容。这些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点对本科生来说都比较深奥,而高职院校内部的学生大都学习成绩不高。其次,教学专业的学习内容与定位存在不相关的问题,目前高职电子信息类数学的教学内容较多,大多数都是相关本科院校的数学内容,与专业的教学内容不紧密[1]。与此同时,数学教学的内容大都是以数学推理为基础内容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强调数学问题的解决技巧,与电子信息产业问题相脱节。最后,高职教育与教学方式存在不协调的问题,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数学教学存在不协调的问题,与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作为基本主体相背离。教学方式单一,进而导致教学模式落后,削弱了数学教学的应用性。
首先,在高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突出实效性,由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较多,任务也比较重,其分配给数学的教学课时少。因此,在教学课程中,应当强调以应用为基础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教师应当不断简化计算思路,更加重视计算结果的使用,数学内容要从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入手,更加强调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强调数学推理的思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幅度的删减与专业知识练习不大的数学知识与题目。通过合理对于数学例题进行改造,引入与专业息息相关的案例,例如在学生导数运算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非恒定电流的强度的练习,并且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协作完成教学。
在高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专业的岗位需求作为基础内容,将传统的数学教学独立在专业之外,纳入到高校的基础公共课程教学部分当中,制定出各个专业的数学教学计划,明确其中的教学重难点,例如概率统计、微积分等。但是许多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都是从纯数学理论的角度入手的,而忽视了专业的需求。再加上学生的基础能力较差,兴趣较弱,进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在设计数学课程的时候,应当参与到各项专业的调研活动当中,参与到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并设计合理的课程标准。
首先,开设数学实验课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能够摆脱繁重的数值计算与数学验算,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其能够学会利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进而促进高职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教学应当不断增加实际的应用内容,在传统的教材中,每一章节的最后部分都是知识的运用,大多数都是在物理问题中。例如在导数概念的教学中,可以借助边际收入、利润与成本等实例进行说明。采取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教材就在身边,不仅仅是单独的运算与符号。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学情,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需求,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
总而言之,在高职教学的过程中,电子信息类专业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为了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就要强化数学的基础性辅助作用,转变逻辑推导与传统知识体系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绝对的主体,结合专业的实际需求,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与此同时,利用真实生动的案例辅助教学,在创新教学形式的基础上,搭建健全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内容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