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安市田南镇付圩小学,江西 高安 330800)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应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所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已是现在我们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对于如何将素质教育蕴含于课堂内容教学中的问题,我将从以下几点来谈谈我的浅显看法:
“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最理想、最直接的场所,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最佳途径。我们应该认识到:课堂教学始终是每个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从来就是占主导地位的教育形式。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就必须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
在各门知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教材内容及学生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所谓“春雨润无声”,教师要充分利用对各科专业知识的传授,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培养科学文化素质,培养良好科学文化素质的生活、学习习惯。此外,各级各类学校所开设的素质教育学科课程,正是为了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只有通过课堂教学和知识传授,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教师如果能帮助学生把各科专业知识有效的转化为大脑中的知识结构体系,并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学生可以从中获得相应层次的科学文化素质结构,综合素质就会相应地产生质的飞跃。如果脱离课堂,学生将无法获取系统的理性知识,而单单依靠灌输科学文化,学生不能真正的从心中理解科学文化素质要求。学生没有理解,又何来实践可言?所以,一旦学生脱离课堂,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也就无法得到真正提高了。
课堂气氛对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教师威信建立、学生学习的正确导向有着重要作用。建立良好课堂气氛,我们应做到:
充分注意教师形象。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一个好的教师形象需要通过课堂内外的具体行为来建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可以引起学生对课堂的期盼心理,从而在课堂中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在课堂中,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运用教学智慧,正确应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如果教师依赖刻薄言辞与苛刻体罚来树立自己的威信,那么学生将对课堂产生惧怕、厌恶心理,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压抑,影响教师教学情绪,最终恶性循环,师生关系紧张。
充分注意教师的情感。教师不能老是板着面孔,保持所为尊严。作为教师,应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小学生的情绪极易被教师的情绪感染、带动,所以教师良好的情绪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关键。一个情绪饱满的教师,能引领学生进入活力而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畅所欲言、自由思考,在知识学习中体悟道理。除此之外,学生是发展中的自由人,他们有着不同自我,一个愿意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教师,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变化,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抓住学生注意力,塑造良好教学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优秀班风的前提,更是打造优秀班集体的保证。只有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达到优化,所以我们必须为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而不懈努力。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师生互动、多向交流、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大胆动手实践等方法激励学生创新。备方法不仅要备教法,更重要的是备如何学,使学生上课时处于最佳状态,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由苦学变为乐学,又学会变为会学。无论是教师的教法,还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法,教师都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材内容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进行综合分析,把多种教学方法有层次地有机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习惯,使学生乐意学习科学文化,并养成良好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常规训练,在课堂外,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二课堂,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习惯,而校、师、家三者也应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网,保证教育的一致性与协调性。
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教师不能因此松懈,还应不停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善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合适的学法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领悟了学法,要使学法转换为吸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做到运用自如,达到善于学习的地步。比如儿童诗《假如》,诗歌每一小节结构基本相同,内容相似,教学时可以采取扶放结合的方法,引领学生精读一段,在帮助学生自学其他段落,以此锻炼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当代社会环境下,教学策略都应更上时代变化,进行积极改革与创新,才能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所谓“少年强则中国强”,只有努力锻炼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才能成就未来的强盛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