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织金县第一中学,贵州 毕节 552100)
人本理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以人为本”,从字面意思即可理解。该理念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倡将人置于中心位置,根据教材制定教学计划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利益,其是否能够接受等。与此同时,人本理念和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有异曲同工之处,皆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主张要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对其进行教学,将每个学生的智慧与潜力都能够发挥到最大。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的个人水平有基本的认知,能够从不同方面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辅导。高中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旨在陶冶学生的艺术素养,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成为新时期的高素质人才。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充分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其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增强个人素养,可以以音乐为跳板,将学生培养成优秀的人才。
众所周知,时至今日,教育课堂中还是有很多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台上讲授,学生台下千篇一律去听的状态,这种模式既单一又枯燥,不仅学生很难对音乐感兴趣,而且教师对学生的想法也无从把握。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想法产生了阻碍作用,师生之间很难成为真正的朋友,甚至大部分学生对教师都是敬畏与害怕的。教师在课堂上提及的想法,大部分学生并不敢进行反驳。由此可见此教学模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已经无法站稳脚跟,因此,新课程改革的计划由此展开。新课改的要求与现代教育精神相符,更与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大方向相一致。特别是作为一种非语言性的艺术,其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学习音乐、欣赏音乐期间,学生、教师都可以对音乐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也是推动音乐课堂向前发展的基础。每个同学对于音乐学习的不同意见,都像是无数的火花,在这些火花的碰撞与摩擦下,音乐教育的研究也会更加深入,学生的鉴赏力也能够逐渐形成,这也是音乐教师希望看到的。高中学生自身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储备,对待事物也具备了分析能力,因此其在教学中所提的想法与参与的活动,老师均应该对其进行鼓励,可以说这是学生在音乐世界中的心灵交汇,对于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大有裨益。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教师的角色也在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师生关系更加平等互动,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和积极探索。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融洽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音乐教学要坚持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并重的原则,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便利条件,让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参与音乐活动,同时教师要主动同学生交流音乐学习的问题和想法,平等友好地交流,深入地挖掘学生音乐潜力。尽管学生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但是课堂教学并不是全部以学生为主,教师要在课堂上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教师要保障课堂气氛的严肃和仪式感,教师和学生各司其职,在严肃、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教师也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本身属于艺术范畴的课程,不过其并非独立存在,音乐和其它课程还是有所联系的。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将音乐与其它课程结合起来。音乐学科的艺术性使其有巨大的感染力和扩张力,其它大部分学科所表达的意向大部分为文字方面的感知力,二者很巧妙的实现了情感方面的互补,因此教师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音乐和其它课程融合起来。音乐鉴赏实质为人们心理和思想不断体现的过程,也就是说从听到音乐的那瞬间对音乐进行处理,在脑海中构思音乐的联想,再达成情感上的共鸣与沟通,最后形成音乐认识,由此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从外到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鉴赏水平以及层级处于提升之中,音乐情感的融入也得到了升华。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让此过程变得更为丰富,情感的交流方面也变得更为细腻。从教学情感角度来说,也能够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产生一定的作用,教师要对此加以重视。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学生的思想境界和提高学生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音乐鉴赏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对学生的长期发展和生活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漫长其细腻的过程,不断欣赏和感悟音乐的魅力,才能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力,最终成为具有高水平的音乐鉴赏能力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