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1743)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不断完善,音乐活动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中要尤其重视音乐类课程的教学,音乐不仅是儿童与外界沟通的形式,而且能激发儿童的思维,陶冶儿童的情操,让他们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快乐成长。毋庸置疑,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基本的艺术类专业技能课程之一,声乐教学能力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技能。
声乐这门艺术类学科的实践性很强,需要学生发声训练,但是发声器官基本上在人的身体内部,而每个学生在器官的发育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就需要教师的专门指导教学,对每个学生的发音情况和学习程度进行针对性教学[1]。然而,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征,学生多,师资队伍有限,大课的课堂组织形式下,教师无法做到对每个学生的启发教学。只能兼顾集体的学习情况,这就导致很多学生有问题说不清弄不明,学习效果大打折扣。鉴于此,我们就可以采取合作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以合作学习,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整体和个体的均衡发展,保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
合作学习不仅包含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合作学习的意识,而且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帮助教师迅速掌握小组内部的问题以及整体学习的不足之处,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以下笔者主要从三方面简要论述声乐教学的合作学习具体开展模式,希望能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有所裨益。
首先,合作学习要真正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组内学生分工合作、交流互动、共同进步[2]。
第一,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合作中勇于发挥小组特色优势,进行艺术创作和实践,敢于表现自己。多数学生的声乐基础比较薄弱,教师就要通过这样的教学措施打消学生的顾虑,鼓励他们积极学习,大胆展示。例如,在学习《摇篮曲》的时候,有的学生表演能力强,可以再现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不同的学生由于擅长的声部不一样,可以轮流对不同角色、不同声势进行创编练习,最后找到适合自己的演唱形式;学生在训练中,还会通过观察其他同学的表现,不断观摩,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提高对歌曲的感受力和演唱技能。经过多次的练习,小组内部还会针对自己的小组优势,采取新的训练方式,从而树立自主训练的学习意识,每个人都能获得个性化发展。
第二,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组织一些小型的游戏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这主要是利用合作学习来调动课堂浓厚的学习氛围。由于基础比较薄弱,对声乐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也比较少,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比较弱,但是教师把一些简单的训练操作放在课堂上,让学生之间相互训练检查,加强互动,整个课堂学习氛围就能热烈起来。例如,教师在讲完发声的基础练习注意事项和呼吸方法之后,实际上学生是想要尝试的,比较容易,操作简单,但是很容易遗漏要点。这时,教师让学生随机组队合作练习,相互监督,彼此帮助,很快就能准确掌握要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更愿意参与类似的活动。
其次,教师放权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散漫无组织的教学。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角色非常重要。教师是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放权给学生的前提是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在合作过程中有效调动各方面因素,为学生创设有利的合作环境。一方面,教师要提出具体可操作的学习任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理解准备,继而他们才有精力进行小组的自主探究学习。声乐学习进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小组合作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合作,提高合作效率。例如,学习幼儿歌曲的时候,合作表演的形式很多,学生初次涉及不得要领。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幼儿歌曲的特征在动作、队形和辅助乐器、表演道具等方面进行创新。在小组展示成果的时候,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认真观摩,取长补短,小组之间和小组内部及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评价。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对小组的评价做到统而有序。既统筹小组的整体评价,又能对个人的评价实现个性化评估。这样才能对小组合作起到激励效果,也不至于忽略个人的贡献和进步。例如,把团队的成绩列入学生的平时成绩考核,而期中期末的检测以小组合作、个人表现4:6 的比例进行考核,从而激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主动学习,小组内部的帮扶学习也更有效果。
最后,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中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强,除了借助于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来促进小组内部合作,还要鼓励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为团队的建设和自身发展做出努力。教师可以结合声乐教学的特殊性来促进学生之间合作,树立牢固的合作学习意识。声乐是一门综合表演、歌唱、动作等的一门综合性艺术学科,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训练提高。需要学生演唱的曲目类型也比较广泛,比如艺术类歌曲、儿歌、多声部的歌曲、流行歌曲、民俗歌曲等。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分门类的歌曲演唱训练,小组自主选择不同的歌曲类型,课下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歌曲的相关文献、音响,经过资料整理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在合作努力下快速有效掌握歌曲的情感特点、结构和声部。在训练中,继续鼓励学生协作完成多声部的合作演唱,通过集体排练的方式密切团队合作,增强彼此默契,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由此可见,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强是在不断的训练与实践中实现的,教师要抓住每一个实践的机会,对学生加以合理引导。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既要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主要难题,确保教学的个性化、针对性;更要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之建构,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自主统筹安排学习计划,提高专业技能。教师合理发挥自己的引导者角色,对合作学习加以规范激励,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提高合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