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霞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南 新乡 453514)
民办医学类高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充满活力的教学氛围,敏锐的教学理念,前瞻的教学视野,在充分发挥医学类高校社会服务功能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总的来说,民办医学类高校的社会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民办医学类高校广义的社会服务是指:民办医学类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承担着医疗人才培养、医学研究、医疗卫生事业社会服务等职能,即民办医学类高校本身所固有的社会职能;民办医学类高校狭义的社会服务是指:民办医学类高校依托教学、科研、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各类公益及有偿活动,即民办医学类高校在教育过程中为社会发展做出的具体的服务活动。民办医学类高校社会服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民办医学类高校只有充分把握社会服务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更好地为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民办医学类高校社会服务具有以下特点:
1.社会服务的专业性
民办医学类高校为社会培养专门的医学类人才是其基本的职能之一。民办医学类高校根据自身医学专业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提供社会服务的能力不同于其他综合类高校,只限于医疗卫生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培养出来的医学生,都是高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医学科技人才,不仅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还提高了医疗队伍的服务水平,推动了地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使民办医学类高校提供的社会服务更具有专业性。
2.社会服务的区域性
民办医学类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对区域社会发展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区域医学类高校都有自己的附属医院,附属医院优良的医疗资源可以带动当地卫生服务水平,而医学类高校也为附属医院源源不断输送人才。地方政府需要高校提供科研、人才的支持,地方医学院校则需要政府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民办医学类高校与医院之间的合作,为医院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带动医院向更高层次发展。民办医学类高校积极扩大社会服务空间,在本区域发挥示范与辐射作用,使优质医疗资源得到有效的扩张,能够带动整个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
3.社会服务和学校发展的双向性
民办医学高校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还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良性健康的发展是民办医学类高校立身的根本。民办医学类高校要想获得好的发展前景,与公办院校抢夺优质生源,在提供社会服务时不能仅仅是学校满足社会需求的单向活动,而是要实现学校与社会发展的双向互惠。企业通过与民办医学类高校合作,可以得到高校师资和人才上的支持,还能为企业补充专业的后备人才。民办医学类高校举办校企合作的活动,学校在活动引导学生抓住实践机会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身技能,了解行业内发展前景及发展模式,为将来离开校园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是河南省唯一一所民办医学类高校,近年来学校根据社会、医院和企业的需要,多层级、多形式、多对象,大胆创新,举办各类活动,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的实践探索。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课堂教育的同时,结合行业及企业的发展前景,改革人才培养的方式,实行教、学、做相统一,在民办医学类高校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探索出很多民办医学类高校实现自身社会服务职能的新路子。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根据河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学科专业设置紧贴区域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教学内容的制定符合本地人才结构的优化。举例来说,河南位于中原腹地,处在全国交通枢纽的绝佳地理位置上,为河南经济的发展抢得先机。近几年河南经济发展迅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方面得到充分保障,与此同时开始追求更高水平享受,随之而来的是医疗美容行业的兴起。在河南一些地市,微整形的风尚早已形成,省会郑州医疗美容行业的发展更是势头强劲,行业内竞争激烈。人们都有对美丽的向往和追求,整形早已被人们所接受,尤其受到年轻群体的追捧。一方面,有整容整形需求的群体逐渐扩大,另一方面,从事医疗美容行业的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发挥位于平原校区毗邻省会郑州的地理优势,敏锐察觉行业的发展前景,率先设置医疗整形专业,填补了医疗整形行业专业人才培养的空白。医疗整形专业的学生在学校的创业孵化园里开设店面,专门为全校师生提供医疗美容的服务。创业孵化园护肤美容店、美甲店、养生店都是医疗整形专业学生开设的,他们为全校师生提供服务的同时,也把自己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付诸实践。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树立创新的发展理念,主动迎合医学发展变化,敢于打破常规,加强专业建设,培养具有特色的医学人才。当代中国拥有14亿庞大的人口,患者看病需求与医疗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明显,尤其是三甲医院人满为患,而专门从事医疗事业的人才短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解决患者看病难与医疗卫生事业人才短缺之间的矛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随之而来,医疗卫生行业发生重要的变化,一些简单的工作被人工智能技术所代,提高医生工作的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成为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趋势。以医学影像专业为例,在以前医学影像诊断与医学影像技术不分家,医院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把医学影像诊断与医学影像技术区分开,提供影像技术与下影像诊断结论各自为系,医学影像更加专业化,越是三甲医院医学影像诊断与医学影像技术区分的越明显。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和社会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在专业的设置上进行合理地调整,前瞻性地设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契合医院岗位的发展需求,为医院培养高质量,具有特色医学影像技术上的人才。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作为一所民办医学类高校,中美集团投资办学,集团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在资源的合理配置、信息资源共享以及提高学生就业率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除了与各大医院建立长期实习关系,还积极主动与郑州金域等多家行业内企业展开沟通合作,建立实习见习基地。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一方面,在完成企业社会服务的项目中提高学院社会服务的能力。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为本院学生提供多种实习、见习途径,为企业提供人才,帮助企业不断发展,在校企合作中,不断提高学院自身发展的竞争力,最终实现学院与企业发展的双赢。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抓住校企合作的机遇,提高学院社会服务的能力,助推医疗卫生行业的服务升级。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在医疗卫生行业服务升级中贡献度明显,得到政府和企业的一致认可。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衔接,形成院校企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民办医学类高校培养的人才决定了学校社会服务的能力,民办医学类高校培养出医学生的质量直接决定学校的竞争力,所以优化医疗人才培养的模式对于学校长远的发展以及提供社会服务的水平至关重要。民办医学类高校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优化整合学校资源,组建较强的师资队伍,以提高学校的专业教学水平,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造优质的教学平台。民办独立医学类高校要提高在教学技术上的投入,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提高优质社会服务打下基础。民办医学类独立院校相对于公办院校来说,拥有创新探索的活力,学校要利用自己的长处不断探索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实训中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民办医学类高校可以建立起以医学生兴趣为导向的社会服务小组,服务小组旨在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服务。民办医学类高校应引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来学校讲学,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提供多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的学校在人才的培养、专业特点、工作需要和培养目标上都有显著的不同,所以需要通过培训来增强学生的能力。民办医学类高校要为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提供出去见习和实习的机会,提供跟随教师出去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
医学生将来工作的战场是医院,学校学习的知识终觉浅,一定要在医院的实践中才能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自己掌握的知识,同时医院要想有很好的发展需要学校为其培养人才,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民办医学类高校应该打破自己的固有的发展思维,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在自己的一片区域,应该主动寻求政府的政策支持,在政府主导的框架内积极探索与医院协同育人的机制。基于政府、高校以及医院三大社会主体的共同利益,在社会制度的约束下,提高民办医学类高校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民办医学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民办医学类高校应该以输送人才和社会需求中实现供需平衡为导向,与当地政府共同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相互补充、实现利益共享。在促进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中,政府应积极发挥保障、纽带的导向作用,激励民办医学类高校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独立医学类高校应该在政府工作的框架内,主动寻求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当地医院、社区、企业展开合作,这样可以规避合作的风险,实现高校、医院、政府更好的有机结合。
整合学校和社会的资源,发挥各方的优势,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产学做合作平台。学校应想方设法发与医院、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展开合作,建设一批高水平、有特色、有影响力的项目,使其成为民办医学类高校服务社会的载体。民办医学类高校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主观能动性,组建自己的社会实践团队,在学院配备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义务会诊,磨炼医学生的技能,以及提高学校的自身的知名度和在群众当中的好感度,提高民办医学类高校的社会服务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社会服务的积极性,民办医学类高校应为学生搭建竞赛的平台,并提供相应的奖励机制。例如创新创业大赛,以比赛的形式促进学生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同时提高学生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社会服务的责任感。
社会组织在寻求与高校的合作时,出于降低合作风险的考虑,一般会倾向于与公立高校展开合作。民办医学类高校应该加快推进服务社会供需信息的对接,实现社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民办医学类高校可以采用新兴技术手段,设立App、小程序,建立民办医学类高校与社会服务信息互通的数据库,收集对提高学院社会服务水平有用的信息。分析这些数据,了解社会服务于医学生供需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地方医院、医疗器械、等行业内社会组织纳入数据库,建立常态化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机制,定期更新数据库信息,以便为本院学生服务社会整合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