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发展现状和对策的探析

2020-12-08 11:57:04卢亚伟
魅力中国 2020年30期

卢亚伟

(郑州工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1400)

一、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企业改革也正处在关键时期,企业的改革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在改革发展的过程当中,处于重要地位的是如何提高对企业员工的激励,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企业员工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努力为自己所在的企业尽心尽力、奉献自我。然而,在国内企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激励现状,新型的激励机制形成得不完善。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型人才,但由于个别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激励体系,使企业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在竞争中流失。因此企业对员工激励机制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制定薪资制度执行力不够

现代社会中企业的薪资制度在岗位之间克服了等级工资的平均主义,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但企业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弊端,主要是由于相同岗位的职工之间劳动效率不同的差异没有体现出来,不能激发企业员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对于有些企业制定的薪酬制度,也有明文的规定,但是在执行的时候,没有按照原先的规定去执行,总是出现变化的情况,导致企业员工心理出现极大的心里失衡。

(二)激励方式比较单一,对员工深层次的激励不够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在激励机制不健全的前提下,企业培训不佳,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有限,造成了激励员工的方式过于单一。管理者抱有“公司给员工发工资,员工努力工作是理所当然的”一种错误心态,对员工要求很高,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地方通常被视而不见,只有员工为企业取得了卓越成绩时才会启用物资或奖金激励。这种做法严重忽视了员工的精神需求,使得激励不够长远,未能起到持续激励的理想效果。反而造成企业内部上下级关系紧张,员工不求奖励但求无错的意识盛行,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忽视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就说明企业管理者没有与员工建立情感联系,员工真正的需求无法被管理者所觉察。甚至有些管理者气场强大,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领导架势,造成员工们普遍对其进而远之,激励效果谈何而来。只有在企业所提供的激励方式正是员工所需要时,员工才会为了获得这一激励结果而努力工作,从而产生强大的动力。激励方式单一,缺乏对员工深层次的激励,就会使企业激励机制如同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效果。

(三)薪酬激励的不合理性

目前大部分企业在绩效考核中仍沿用传统的、以经验判断为主的绩效考核手段,缺乏规范化、定量化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在企业内部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重要岗位与一般岗位之间,没有拉开合理的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平均主义,从而使企业的激励体系缺乏针对性、公平性、导向性,不能有效地调动员工对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积极性。在企业当中,员工积极性的调动、工作热情的维持与企业激励员工的措施直接相关,员工收入与其贡献大小挂钩不紧密,使优秀员工缺乏动力,后进员工缺乏压力。

二、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片面认为激励就是奖励,缺乏约束

新时期,有些企业简单地认为激励就是奖励,企业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往往只片面考虑奖励措施,而轻视或不考虑约束和惩罚措施。有些企业对员工制定了约束和惩罚措施,但由于受到各种原因影响,没有执行或者流于形式,结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因此,必须辅助以约束和奖励措施,将员工引导到特定的方向上来。对于期望出现的行为,公司用奖励措施进行强化,对于不期望出现的行为,要利用处罚措施进行约束。

(二)人才的选育与任用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

由于企业的发展,企业对于人才引进时会出现不够理性,在现代企业中,对于既懂管理又善于经营者仍然短缺,企业当中人才结构不合理,导致管理水平每况愈下。在企业对人才培训方面,与实际结合不紧密,存在盲目性。在人才的任用方面,一是官本位的思想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二是量才的标准不客观、不公正。三是人才考核的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四是人才错位现象严重,将大量有技术专长而不具备领导管理才能的人提拔到管理岗位,造成管理水平的低下和人才的浪费。

(三)薪酬激励失效。

现代的企业当中,薪酬制度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比如,分配标准不合理,不能充分体现个人能力的差异,不能与每个劳动者的工作效率联系在一起,福利人人平等,薪酬结构不合理。在企业当中工资、奖金、津贴、福利、股权是薪酬的主要经济分配形式,而很多企业在薪酬设计上没有对这些形式进行具体研究。薪酬制度的不科学影响了员工工作和创新的积极性,并使得薪酬激励作用钝化。

三、加强企业激励机制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员工激励方向

1.在企业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应根据不同的需要层次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使企业员工合理的要求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满足,从而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首先,在企业当中应建立有效的人员配置机制。根据公司制定的目标和任务,让员工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得到合理的配置,使他们学有所用。在员工当中,有计划地进行岗位轮换,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其次,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为鼓励员工努力为公司做贡献,在做法上可采用多种激励方式,如调薪以能力和表现为准,奖金制度依职位和考核为准等。最后,建立良好的考核机制。考核的内容可以包括“德、能、勤、绩”几个方面,重点考核员工工作的业绩。通过公司考核,奖优罚劣,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2.建立培训制度,注重员工职业晋升计划的管理。通过培训,可以使得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更新,使员工向复合型、智力型人才转变。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将培训本身作为公司激励员工积极向上的一种必要手段,公司在对培训机会的分配上应本着“公平竞争,择优培训” 的原则,给予员工学习的机会使真有能力、有潜能的员工获得应有的培训机会。同时,要根据培训的效果对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物质、精神或晋升激励。通过这些激励措施,参加培训的员工都希望尽早将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如果能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条件和环境,使他们能发挥所长,则是对他们最大的激励。

(二)建立完善的现代化绩效考核机制

在企业中,绩效考核体系是对员工进行薪酬奖励重要的参考依据,因此需要完善高效的筹集和统计有关的数据信息,根据企业状况建立一套健全的绩效考核体系制度,以此作为考察和评判职工并进行薪酬发放的依据。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需要全面系统地进行考察,兼顾商品属性及产品销售以及资金支付等方面。在取得这些信息和数据以后还需要对信息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进一步去调查和审核,在调查完毕,依照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薪酬发放时,一定要确保整个过程的公平和透明,在企业当中开展绩效考核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薪酬发放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如果在最后阶段不能确保该特点则失去了其意义和价值。最后薪酬发放的结果需要与工作能力和技能水平等因素成正相关,同时还要和职工的职务岗位等关联起来。

(三)建立精确、公平激励机制

激励制度的建立要体现出公平的原则,要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相应的制度,需要大多数人的认可,制度制定出来以后,还需要对制度进行公布。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其次要和企业的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这种竞争意识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最后是在制度制定上要体现科学性,也就是做到工作细化。企业必须系统地搜集、分析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地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四)在企业中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手段

激励机制的建设要以满足员工需求为出发点,但是企业内部每一个员工的需求都略有不同,如何提高激励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就需要企业根据员工工作性质和工作岗位的特征,采取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提高激励效果。当企业管理者对员工采取精神层面的激励时,也要考虑适时引入物质激励措施,否则时间一长在企业中会出现员工对公司领导“承诺多兑现少”的认识。企业在进行薪酬激励的同时,一定要兼顾绩效激励建设的合理性,因为任何形式的薪酬机制都应该以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为基础。企业在积极开展培训激励的时候,就要考虑到通过培训来提升员工的能力。企业能否为员工提供更高层次的锻炼机会和发展空间,也就是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更深层次的激励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