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倩
(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苏州 215128)
电气是电能产生、传输、分配、使用和电工装备制造等学科或工程领域的统称。它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技术。它包含了电能的转换、利用和研究三个方面,也包括了基础理论、应用技术、设施设备。它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和关键学科。
传统意义上的电气工程被定义为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此定义本就十分宽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的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上述传统意义上的定义范畴。而当今的电气工程已经包含了几乎所有与电子相关领域。当今社会电气技术长足发展,信息时代来临,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迅速改变。电气专业培养了大量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等等专业技术人才。
电气专业作为一个老牌专业,也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电气专业就业形势也是一直十分乐观。可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飞速的发展,以往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与社会生产实际出现了脱节的现象,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同时它也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然而电气专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改革的不断深化,其发展速度可谓日新月异。因此,只有及时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我们的教学质量才能够不断提高。而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中,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概念不够清晰,整个制订程序不够规范,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不能及时更新,整个监督评价机制不太健全等等问题。所以,进一步推动教学标准的实施,提升教育质量,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的这一项工作就非常重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绝不能再是学校专业教师的闭门造车,也不能是对于相近专业的稍加改变,应该真正立足于该专业的科技发展,岗位需求,加以制订。应该请来所在行业实际资深专家,一线工作人员,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尤其是一线的从行业人员和现场管理者,这些人所在的岗位,正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的岗位。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出一份科学、专业、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一般都是按照“专业基础——专业——技能”的模式来设置电气专业的课程体系,有时候也会加入新的技术。但在以往实际的教学中,一旦方案定下来,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都鲜少改动,技能课中大部分是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中当地考工考证的内容为主,非常少部分的加以新技术。普遍存在着怕改、怕变的情况,安逸与现状过日子。可是,对于每一门学科而言,都不会原地不变,都将根据社会的进步,不断更新。尤其对电气专业而言,将当下的新能源等新型技术引到课堂中,给学生带来最新的行业技术,这样才能将实际的教学内容从相对的独立,变为与生产实践融合。让学生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变为专业前沿方向的探索,由真正培养与社会实际专业需求吻合的专业人才,拓宽人才发展的道路。有时候,哪怕一个新的知识点的更新、学习,可能对学生踏上工作岗位,适应专业岗位,占据先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前面我们提到了企业、生产一线人员对于制订、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但是只有长期的校企合作,才能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在电气专业中,校企合作不仅可以与专业技能实训结合,而且能够更好的开展项目课程教学。让项目教学不仅仅是掌握一个专业技能知识点,更可以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该专业技能知识点在一线岗位中的实际应用。一些电气专业的专业课大作业,都可以融入实际的企业一线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在教学的评价环节,校企合作,我们就可以请到企业的一线人员,来进行教学成效的评估,让教师和学生真正了解到学习的效果,并且可以根据结果进行及时的调整。只有坚持校企合作,才能真正培养出更贴近实际岗位的专业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好后,落实到位是重中之重。然而,以往人才培养方案落实的重点,一般都是落在教务一线负责人,最多是教研组组长的层面。而教研组长的关注重点大都在于课务的落实,以及各种教学大赛、创新大赛和技能大赛,这些更加引人关注的事情之上。教研组内,沉下心来学习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这些活动反而少了一些。而真正上专业课的一线老师,往往不太了解,仅仅是为了完成自己的课务,应付各项考核。没有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人才培养方案。对于所担任的课程,甚至对于其前期和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安排都是不清楚的,仅仅关注自己上过的专业课程。这种情况,对于整个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的教学衔接其实是非常不利的,阻碍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因此,每一位专业教师,都要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学习,课程标准的扎实掌握。专业组长要做好组织学习工作,让每一位专业组的教师摸透,认识到自己所担任课务的具体要求,与其他科目的关系,自己应该把握的重点,才能有效的开展教学工作,真正将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延展到教学工作的最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