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娜
(甘肃省庆阳市图书馆,甘肃 庆阳 745000)
图书馆是群众汲取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是推动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我国经济水平在不断提升,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顺应时代发展,数字化管理具有提升群众综合素质、增加文化内涵的作用,能够为各个领域的工作提供服务,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展现文化魅力的根本途径之一。
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信息时代是网络信息化的必然产物,数字化图书馆也是如此。数字化图书馆将信息共享性发挥到极致,使用者只需要登录系统并输入关键字,用图片或音频搜索即可在短时间内获取图书信息。数字化让文献资料信息化,海量大数据增加图文多样化,更可以避免资源丢失与损坏,因此可以给读者带来巨大的好处。甚至数字化图书室让读者仅通过一部电脑即可阅读到所需要的书籍,操作简单速度快,满足当前快节奏生活的需求。但数字化图书馆依旧有很多不足,我国信息技术起步较晚,存在管理方式落后、管理理念不足、创新意识薄弱等问题。所以即使在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依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紧跟时代的脚步,即使配备信息系统也不能发挥其本质效用。并且管理方式落后导致服务模式一成不变,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信息不一样,资源难以共享。最严重的是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工作人员只是按照规章制度做事,没有提升专业水平,也不懂信息化、数字化处理方式,实际管理效果不佳。
理念是实践的引导,在信息时代要推动数字化管理的前提是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工作人员在内心中真正明白管理理念的价值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实行此理念,运用数字化的管理模式提供服务,满足读者的需求。当前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数量很多,但真正创新管理理念的却相对较少。与传统管理理念不同,创新的管理理念是从读者角度出发,通过综合分析管理工作的不足来创新服务。例如当公共图书馆的人流量过高,工作人员难以在短时间内解答读者的问题,图书馆管理者可以增设几个自动化的检索工具,用户自助搜寻图书所在的位置,并能在短时间内找到类似书籍,满足阅读需求。不仅如此,创新管理理念后,公共图书馆会建立相应的电子借阅平台,在信息化、网络化与数字化的帮助下,读者能够连通周边的图书馆,完成借阅工作,提高借阅服务的便捷度。
创新管理模式是提升管理内容的重要途径,对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率有决定性的作用。就当前情况而言,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根本需求,数字化也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但当管理模式创新之后,大量图书馆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同时也可以减少人力负担。部分图书馆在进行信息化升级时会出现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例如设施配备不到位,技术不达标等。因此图书馆方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改变管理模式,结合图书馆实际的人流量与书籍量引入数字化与信息化管理手段,通过网络信息体系辅助管理工作。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完成图书编目和信息咨询时,应当及时将数据纳入数字化体系,并借助数字化服务统计不同类型书籍的畅销程度,借此重新编排书籍的位置,让大众更需要的书籍置于显眼处,或者是开通快速通道满足服务需求。读者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减少读者的阅读成本能让服务质量与水平提升,让服务更高效。
归根结底图书馆管理工作是在管理人员的安排下进行,创新管理人员的理念,创新管理者的工作方式才能达成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目标。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方式有很多,图书馆方面可以安排一些技能培训,让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了解到当前世界上最新的管理理念,并且用培训的方式辅助工作者,让其掌握数字化技术的操作要点。熟能生巧,这对于图书馆工作者也是如此,积极建设工作人员团队,保证工作者具有信息化技术手段,让工作人员把握数字化管理水平,就能规范其自身行为,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辅助图书馆的建设。这样一来,图书馆工作者在规范内完成信息录入工作,配合数字化体系统计重要指标,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创新管理人员的方式还有很多,积极引进专业人才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人才引进增加企业的新鲜血液,让员工有忧患与竞争意识,于是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全面发挥图书馆在文化领域的作用。
信息时代给公共图书馆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与传统图书馆截然不同,数字化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具有信息共享性、便捷性与服务高质量性,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是图书馆读者的福音,可以让广大读者享受到优质、完善的阅读服务体验,更好地获取资源并提升精神文明,在学习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