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略导向下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研究

2020-12-08 11:57:04付文平
魅力中国 2020年30期

付文平

(中核健康投资有限公司,北京 100143)

基于战略导向下的经营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没有战略导向的企业经营管理犹如“无头苍蝇”,只有基于正确的战略导向下,企业的经营管理才能有的放矢,行之有效,企业的发展才会在经历危机时期渡过难关,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基于战略导向下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战略与经营相互脱节

目前,国内不少企业制定了属于自己的战略规划,但大多数是把战略规划作为“抽屉文件”,制定经营计划基本是结合企业眼前实际。这方面在中小企业表现得更为突出,不少中小企业制定战略规划一般是从外面请一些咨询公司、大学、科研院所的专家在较短的时间编制完自己企业的战略规划,把战略规划作为对外宣传的工作,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或者获得银行贷款等,不是真正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使得公司战略规划“口头上”重要,实施中“不想要”,导致战略规划与企业经营管理相互脱节。

(二) 战略团队建设不强

目前,国内不少企业战略团队建设较弱。例如国内较多大型企业的战略规划部门只有2—3个人,甚至更少或为兼职人员;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没有设置战略规划部门,为了一时的“应时”,就外面委托咨询公司或者科研院所编制战略规划。

(三)对战略在企业经营发展的作用认识不够

许多国内知名大企业集团的战略规划门的功能不是专注于围绕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卡脖子”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大多数时间都是忙于事务性的事情,如发通知、收集材料、制定计划等工作,而不是围绕制定的战略规划,与企业经营发展深度融合,致力于战略导向下的企业经营管理体系构建与管理,这种对战略在企业经营发展的作用认识不够,直接影响了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四)未建立战略导向下的组织架构体系

国内许多企业建立的还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组织架构体系,虽然这种组织架构在短时期内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是这种形式建立起来的组织架构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应时”架构,不具有“谋远”意识,在这样的组织架构建立起来的经营管理机制,是很难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目标,更别说能够实现企业稳健发展。

(五)战略与经营融合管理的评价相互脱节

国内大多数企业一般分别设置战略规划部门和经营管理部门,分别各自负责战略评价、经营评价,这其中经营管理部门也紧紧针对年度的经营发展开展评价,这种评价管理机制,就活生生地把战略与经营这对“孪生姐妹”无情地分开了,不能对公司发展作出科学的评价,就更不好发现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原因所在。

二、建立基于战略导向下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与策略

(一)制定科学合理且符合未来企业发展的战略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因此,只有科学合理的、符合公司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才具有导向性,如果战略规划不科学,公司的发展方向就会错误,就谈不上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导向性。

(二)建立基于战略导向下的管理体系

企业发展客观规律表明,一个具有卓越发展的一流企业,皆源于“科学的预见即规划、强有力的经营即执行计划”,成于“管理体系建立、资源配置和经营计划执行”,前者是基于战略的思考即“谋远”,后者属于经营管理的思考即“落实”,也就是说,一个好的战略,需要一个好的经营管理来保证。

(三)建立基于战略导向下的组织架构体系

企业组织架构体系的建设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一个科学的组织架构,就不可能建立一个科学的企业管理机制,没有一个科学的管理机制,就不可能让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企业要由片面追求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组织架构体系理念转变为基于以战略导向下建立组织架构体系的理念上来。

(四)加强战略与经营融合方面的人才团队建设

企业充分将战略和经营管理相互融合,增强战略和经营融合方面的人才建设,切记不要“重经营、轻战略”。因此,只有战略和经营“两条腿走路”,才会有企业未来的高速发展。

(五)建立起基于战略导向下的企业经营管理评价体系

目前企业的经营发展评价大多数是脱离战略规划,而是针对年度企业经营发展评价。这种评价机制具有非常强的短视行为,非常不全面,不科学,很难分析出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本质问题所在。因此,只有建立起基于战略导向下企业经营管理评价体系,才能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开出一剂“良方”。

三、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市场以及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对企业而言,建立起战略与经营有机融合的企业管理机制,让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进而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这才是企业步入高质量发展道路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