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2020-12-08 11:57:04陈礼松陈礼云龙明花
魅力中国 2020年30期

陈礼松 陈礼云 龙明花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五四运动是一百多年前,中华民族面临危难的时刻,由青年学生发动,工人阶级和各阶层参与的救国图存的一场爱国运动。挽救中国在当时是每个青年的时代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学生,履行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担起社会责任,各阶级广泛参与,在当时极大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也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阶级相结合的先河。这场爱国主义运动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伟大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新时代的大学生处在国际关系复杂,时局风云变幻中,在当前的环境中保质保速发展中国经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时代责任,我们要继承和发展五四精神,勇于担起社会责任的精神,不断创新,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青春。

一、五四精神的内涵及功能

(一)五四精神的科学内涵

五四精神,相对于那个时期流行的思想观念,它一直对中国发挥着持久深远的影响,标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时期,在近代以来在思想解放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我们的革命先辈们,在面对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时,挺身而出。奏响了壮烈的爱国主义之歌,担起时代责任。五四精神所体现的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讲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实现的途径。五四精神在当时思想混乱的中国具体积极的意义,此外,五四精神不断地与时俱进,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是我们今天必须坚守和践行的,是历久弥新。

(二)五四精神的时代功能

五四精神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红色文化具备的强大时代功能。

1.引领功能

五四运动堪称中国思想启蒙运动,打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并把民主和科学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因此中国政治的进程也因为五四精神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开创了一个关键的时代。这个关键的时代是指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生重大影响,并成为支配历史进程的根本因素。在五四精神的引领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广泛传播,经过比较甄别沉淀成为五四运动中以后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逐步成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和普通明人民大众的理想信念,中国人民在精神上和行动上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主动的探索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由此可见,五四精神具有核蕴含着引领时代潮流的功能。

2.榜样功能

我国先进分子的爱国进步思想和行为的践行对于后辈的启发和激励起到了模范作用,他的模范作用又体现在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的学习者和实践者给予同时代人民的鼓舞,五四精神的榜样示范,对中国的无数仁人志士具有可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有无比的吸引力,它可以促使学习者辨别出各种社会思潮哪些更适合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的各种主要流派中我们应该学习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奉献精神和追求自我在社会中的价值体现在当时历史背景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当时进步的爱国主义,和对民主科学的向往,形成共鸣,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来鞭策自己。

3.创新功能

五四精神在中国是被继承和发展的,他在不同的时期就有不同的体现,它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是主动进行创新适应时代需求的精神,中国青年追求创新,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它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为争取民族的解放,争取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全面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五四精神激励着广大青年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在工作岗位上奉献工作热情,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五四精神中敢于接受新思想和学习新思想的精神,告诉我们要勇敢的进行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育人功能

五四精神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生动的教材,通过各种载体进入到人们的精神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人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党在政治教育上的优势,开发利用五四精神的丰富内涵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五四精神所具有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担当优良品质对学习者在思想观念上产生积极良好影响,引导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使受教育者在思想和行为上不断地追求进步,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合格者。

二、五四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流认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五四精神中含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源泉,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五四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有契合点。所以五四精神为不同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所继承、传承和发展创新,不断地促进社会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和人文情怀。把五四精神的引领、榜样、创新、育人功能通过有效途径和载体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达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一)五四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挥其引领作用

实践深刻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教育事业肩负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高校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基于五四精神所具有的特性,高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与五四精神契合,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充分发挥五四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第一、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在课堂中,老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树德立人方面起引领作用,大学生作为课堂受教育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传承和运用五四精神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积极主动将五四精神与眼下有关的知识通过有效的载体带进课堂,让学生完整准确的了解五四精神的产生、由来及发展传承现状,引导大学生将五四精神内化。第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五四精神与形势与政策、中国近代史纲要等课程相结合,根据自己院校的实际情况,开发高校校本课程,通过网络和教师等有效途径,因地制宜,融合五四精神,在思想上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五四精神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和对当下社会的意义,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发扬五四精神。第三,知行并进,高校可以通过每年纪念五四运动的活动,开展关于五四精神的征文比赛、主题班会、研讨会等多维度的教学模式来激励大学生继承和发展五四精神,逐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中。

(二)五四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校园文化指导大学生的思想,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来说,一方面将五四精神融入校园发展的各种活动中,以开展活动的方式让大学生体会五四精神的内涵,大学生在校园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学好知识,掌握好本领,将来走向社会要有能力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大学生宿舍,作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在大学生的宿舍走廊上以及大学生回宿舍的必经之路做好有关五四精神的宣传海报和展板,在潜移默化中让大学生学习五四精神。学校还可以在重要的场所,放一些领导五四运动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雕像,起到榜样的作用。学校的校园广播,每天可以播一些五四运动的小故事,让大学生每天都可以接触到五四精神。通过这样的途径,形成让大学生学习五四精神的新常态,起到长效机制。

(三)五四精神融入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大学生的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能有有效的检验大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的认识依赖于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高校的目的是让学生接受社会的检验,是否可以达到社会各方面的要求。五四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有利于大学生实现认识的飞跃,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新时代,社会责任更多地体现为遵守社会公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五四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有利于是他们内化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高校要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有计划、有组织的将五四精神融入社会实践中,加深他们对五四精神的认识。另外,高校要注意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参与志愿活动,在活动中注意内化五四精神。

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常抓不懈,五四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当代社会现实,有利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五四精神在不同的时期都焕发着生机勃勃的活力,它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传承下去。在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不断地探索五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有效载体,让五四精神传承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