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随着我国经济与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共同之处,也有地域性差别,在大方向下的文化改革与地方性文化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文化的多元化。多种文化共存于一个大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高校学生思想意识具有一定的冲击意义。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改革高校思政教学的方式方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教师、学生而言都是一次创新的改革方式。
文化多元化就是在保留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去除单一性文化,使得文化多样性的文化思想意识。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传授学习与教师、学生而言也是一次质的改变,对文化思想的观念植入与创新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教师而言,受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冲击,高校思政教学技能与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改革,教师的思想也需要改变。对于学生而言,在不断吸收外界文化的情况下,受多元化文化思想的熏陶,针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教育意识,组成自己的一套文化价值体系,形成自己的文化知识积累与沉淀。于社会而言,学生所形成的知识面更广阔,具有先进性与时代性,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储备。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是必然,学生的学习、创新思维提升得越快,社会总体发展就越快,文化领域的翻新、创新、改革自然而然就进行了。文化多元化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是多种文化思想的碰撞与吸收,在这时候,正确的引导,使之思想正确化(简称“三观”),坚定化是教师教授思政课程的主要目标,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带给学生的文化意识是多样性的,所以,需要学生自己有主动思维意识,懂得分辨,吸取好的文化价值,对正负能力价值有自己的判断。意思就是对多元化文化取其精华,去除糟粕。
文化多元化是随着社会文化与经济、教育等多方面而产生的,对于教育领域而言,教师传统的教学思维与教学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淘汰,进行革新,输入新的教学模式与新的教学思想,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技能才是主流,所以,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迫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与教学技能改变。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互联网网络的发展,新思想的变革正在逐渐形成与改变,学生通过网络获取更多地方的文化知识,逐渐融入自己的思想意识中,而高校思政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思想方面的认识,所以思政教育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也必须进行革新技术。
提高学生对文化多元化的认识与结合思政教育形成自己对文化的正确认识、思维意识能力,懂得自己去判断事物、思想的正确与否才是最好的效果。提高学生对文化多元化的认识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是网络文化、现实文化与身边的人文文化。通过这些提高对文化多元化的认识,结合教师教授的思政思想,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意识形态与体系。
提高教师教学的技能以及学习思政思想的自觉性,从而改变传统的思政思维模式是关键。提高教师教学的技能可以通过教师自身学习、网络学习、教师交流等方式。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进行实现自觉性。举例:高校A教师通过网络直播交流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有效自律的课程后,对自己以前的教学观念与方法有改变,在实际教学中改变了教学方法,发现很多学生更有学习的积极性了,通过学生的反馈知道,这后面的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学生也更喜欢这样的教学。之后教师自觉地、不断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提高教学技能。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思政思想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将文化多元化思政思想融入学生的“三观”中,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型人才,为国家提供更多的适应当代社会的储备人才。将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思政思想融入学生的“三观”中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是以学习为主的,从各方面接受思想教育,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三观”进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高能人才。
对于教师而言,教书育人是职责,所以教授高校学生学习的渠道也很重要,有的时候,学生只需要受教师的点拨,就会寻找新的方法,形成新的思想、思维意识等。所以将网络作为教授思想政治的教育载体,融合现代化教学理念,利用思政课堂传授新的思政思想与知识,是教师能做到却又必须去执行的事情。教师主动教授学生多渠道学习思政思想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多元化文化。
综上所述,文化多元化形成的多元化价值观是顺势而生的产物,在此基础上,多元化价值观对学生的冲击具有很大的影响。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是一次教育领域的潜在机会,对教师、学生的原有文化意识是一次不小的冲击。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与教育事业的不断革新,社会文化多元化冲击越演越烈,对全面改革教育事业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