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法的应用探析

2020-12-08 11:57:04罗灿峰
魅力中国 2020年30期

罗灿峰

(武汉传媒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互联网+”得到人们的关注,高校计算机教学融入“互联网+”理念,可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互联网+”的意义

“互联网+”指的是将网络技术应用在高校教育中,确保教学效率得到很大的改善。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融入“互联网+”理念,可以有效地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情境化的教学方式,更好落实各项实践课程。

二、当前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主体地位难以发挥

计算机教学环节,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多课程非常抽象,学生从一开始就无法掌握理论知识,导致后续的课堂学习十分散漫。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知识的应用过程,学生参与度不高,只是被动吸收,无法对知识进行充分实践。另外,我国大学部分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讲课方式陈旧

高校计算机知识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理论知识的价值,然而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时还是采用理论教学为主,忽视了实践教学,学生通过课件的观看,只是简单了解理论知识,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障。

(三)学生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

如今,计算机的应用非常普及,国内很多中小学已经开设计算机课程,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已经接触过网络和计算机。然而每个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大学计算机课程开展时存在一定的局限。针对同一个专业,同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计算机知识接受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

三、“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法的应用探析

(一)结合因材施教的理念

教师在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之前,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搜集合适的教学资源,以不同的教学模式将教学资源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凭借教学资源的观看提出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观点。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表达各类观点。当学生的观点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方法补充与调整,完成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局限性,学生自主的搜集资料,在资料整理时就能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完善自身的学习质量。完成课程学习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堂测验,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有大体的了解。针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凭借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巩固基础知识。

(二)完善课程体系

高校计算机教学不仅仅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在新时代下,计算机教学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环节,应该采用更加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完善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三)微课的使用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计算机教师应该充分采用微课作为教学资源,微课以短小的视频完成在线教学,能够让学生打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及时查漏补缺,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采用在线微课或者录制微课程的方式,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为课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师将大量的课程资源以视频文件的形式存储在设备上,然后传输到教学平台上,学生能够在课下自主地观看视频,将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反复观看,有利于巩固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基础。

(四)合理采用慕课

“互联网+”背景下,慕课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学习、思考与管理为一体,形成了统一的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的课堂具有开放性特征,任何学生都能够进入到课堂上,实现资源的共享。慕课的使用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彩,高校计算机教学时应该融入慕课,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结合慕课,为学生提供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与形式,采用线上与线下学习结合的方式,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有效的跟踪,实现合理化的教学。

(五)翻转课堂的应用

在“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的应用结合直接的教学方式,融入建构主义理论体系。凭借面授教学与网络课程有机融合的方式,实现了协作学习。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上具有大量优质的学习资源,教师能够将优秀的教学视频公开地发表到网络上,大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课堂,完善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体验。教师将制作的微课与慕课等教学资源发布到网络上,学生能够对海量的资源进行学习,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四、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计算机教学环节应该结合互联网思维,为学生打造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方式。通过互联网技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可以融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方式,有效地改善学习效果,及时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学习内容。教师应该充分结合网络,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融合的方式,带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提升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