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作品的语言特色
——以《挪威的森林》为中心

2020-12-08 11:57:04冯明舒
魅力中国 2020年30期

冯明舒

(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天津 300204)

一、引言

村上春树是日本现代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家,29岁时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之后获奖无数,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1987年村上的代表作《挪》出版,一时间风靡世界,盛销不衰,出现了“村上现象”,出版至今已超过26年,印刷总数已超过1000万册。

中国于2001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林少华翻译的《挪》简体中文版,引起了中国读者的极大反响,为什么《挪》会盛销不衰,村上作品的魅力到底在哪里,本文将通过对《挪》中语言特色的分析,揭秘村上语言的魅力所在。

二、先行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村上作品的研究很多,在国内1990年到2007年各种期刊、杂志、报纸发表的论文将近600篇,目前,国内外有关村上作品的研究情况如下:

第一、人物性格分析。田丰(2007)在《〈挪威的深林〉中的直子世界》一文中深入分析了主人公直子的性格及死因,于丽君(2012)在《从电影〈挪威的深林〉解读村上春树作品中的迷茫和孤独》中诠释了木月、直子、绿子和渡边四位主人公不同的人物性格。

第二、日本文化内涵分析。王盟(2013)在《解读〈挪威的深林〉及其体现的日本文化内涵》分析了日本人性格特征及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

第三、电影改编分析。李卿(2011)在《陈英雄迷失在森林深处》中指出电影版《挪》的失败之处。

本文主要以《挪》为基础,从情景刻画、人物塑造、比喻、夸张的运用等方面解读村上作品语言魅力。

三、《挪威的森林》的语言特点

(一)情景刻画——心旷神怡、出神入化

《挪》中情景刻画是这部作品最传神之处,虽笔墨不多,但如诗如画的绿草地、延绵不绝的巍巍青山的描写,让人心旷神怡,将读者带到青春懵懂的渡边与直子的世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作品第一章作者回忆起18岁时的往事,有下面一段精彩的情景描写:“连日温馨的霏霏细雨,将夏日的尘埃冲洗无余,片片山坡叠青泻脆,抽穗的芒草在十月金风的吹拂下蜿蜒起伏,薄云紧贴着仿佛冻僵的湛蓝的天壁。凝眸望去,长空寥廓,直觉双目隐隐作痛。”

18岁的天空湛蓝湛蓝,青山绿草,微风徐徐吹过一望无际的芒草地,几个关键词就把我们带到青春年少的渡边与直子的世界,这段情景描写出了渡边18岁时眼中的世界,一切都那么美好,没有任何干扰,充满了希望和对爱情的向往,也把读者带回了18岁,带到作者的世界。

村上在《挪》的情景描写中多次出现对青山、天空、雨等自然景观的描写,时而青山绿水、晴空万里,时而乌云密布、飓风骤起,手法变化多端、清新自然,恰当地衬托剧情,揭示了男女主人公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下面这一段情景描写可以看出主人公的处境与上一段截然不同。“我合上眼帘,久久沉浸在记忆的暗影里。风声比平时更为真切地传来耳畔。风并不大,却在从我身旁吹过时留下了鲜明的不可思议的轨迹。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夏夜已有些深了。”这是第三章当中的一段,直子给渡边回信说自己近况不是很好,可能要到疗养机构住一段时间,暂时不能和渡边见面。渡边收到信后十分难过,每天度日如年,深夜渡边无法入睡,夜很静,风声都能听得真真切切,风不大,但吹过时却能留下轨迹,这段情景描写用词准确,写法新奇,很好的衬托出渡边寂寞、孤单的心境。

村上在《挪》中的情景描写可谓是最大的亮点,描写出神入化,让读者完全沉浸在渡边与直子的悲欢离合之中。

(二)人物塑造——形象贴切、入木三分

《挪》中最成功之处即为人物塑造,这也是这部小说能够畅销不衰的秘密所在,书中人物与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小说中的很多人物似乎就在自己的身边。

村上对人物的描写可谓是形象贴切、入木三分,三言两语就可勾勒出一个真实、完整的人物形象,下面通过小说中对“突击队”和“永泽”的人物描写揭示村上在人物塑造上的功力。

1.“突击队”——渡边的室友

渡边的室友最大的特征就是有洁癖,村上通过3个行为很准确地抓住了有洁癖人的特征,“突击队”每周晾一次被子,铅笔都整整齐齐地放到铅笔盒里,最夸张的是每个月洗一次窗帘,作为一个住寝室的男生来说这些行为都是很难想象的,这些描写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立刻联想到身边类似的人。村上对有洁癖人的特征把握可以看出村上生活中很善于观察,刻画人物特征极其精准。

“突击队”还有很多特殊性格,和一般的男生不太一样,一是不贴美女照片,而是贴风景画;二是每天很早起床在床上做广播体操。村上用不多的笔墨很传神的刻画出一个性格特征、与众不同的室友的形象。

2.永泽——渡边的朋友

永泽是《挪》中又一个很特别、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如果说“突击队”是一个不合时代人物的代表的话,那么 “永泽”则是人们心存向往和崇拜人物的代表,有显赫的家世,头脑聪明、风流倜傥、坦诚直率,但也有男性共有的弱点。村上对永泽的性格特征刻画得十分准确、活灵活现,没有把“永泽”写成一个完美无缺的人,这样才更真实贴切。

“突击队”和“永泽”是两个性格、境遇截然相反的人物,一个性格特殊、不合时代,一个得天独厚、时代宠儿,他们代表了社会上的两类人。作者只寥寥几笔就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真实生动,足见村上在人物塑造上的语言功力。另外,村上在刻画这两个人物时,并没有在两人的外观相貌上浪费太多笔墨,而是主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这也是村上在人物塑造上的一大特色。

(三)比喻夸张地运用——天马行空、机智幽默

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天马行空、机智幽默的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变得生动有趣,这也是村上语言又一大特色,读后让读者对村上的想象力及语言功力叹为观止。

1.比喻的运用

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但村上的比喻与一般作家不同,他可以将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事情和事物联系起来,让读者觉得既意外又叹服。

村上将直子看渡边眼睛的样子比作好像是在寻找泉底游过的小鱼,写出了直子看渡边时候的认真与执着,又写出了直子性格中单纯与活泼的一面,也能看出渡边对直子的喜爱之情。

村上将渡边和直子散步的样子比作一种仪式,本来这两件事情是完全没什么交集的,但村上把他们放在一起后你会发现非常的幽默与贴切,两个人散步的时候不说话,不看风景,只是低头一直往前走,确实好像某种修行或者忏悔的仪式。

直子走后,渡边想起直子样子的所需时间越来越长,最开始只要5秒钟,后来变成10秒、30秒、1分钟,村上将时间长度的变化比作黄昏的影子,黄昏的人影会随着太阳落山而变得越来越长,这个道理谁都知道,但从来没有想过和时间长度的变化联系起来,这就是村上式的比喻,绝对会出乎你的意料,但比喻得十分贴切、恰到好处。

2.夸张的写法

《挪》中幽默中带有一点讽刺意味的夸张写法,也是村上语言的一大特色。

村上在刻画“突击队”人物特征时有这样一段描写,说“突击队”洗漱时间很长,好像他刷牙时会把一颗一颗的牙齿都取下来刷,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写法,没有人会把一颗一颗的牙齿取下来刷,这里只是要说明“突击队”洗漱时要花很长时间。

一段有关天气的描写,天高云淡,蓝天蓝到会让人觉得刺眼,在描写云彩时村上写到:云彩似乎被冻结了一样一动不动,形容没有一丝风吹过,云彩是不会被冻住的,村上的这种夸张的写法既形象又幽默,令人叹服。

村上作品中比喻和夸张的运用可以说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比喻出乎你的意料又让你十分认同,精练、幽默的语言给充满悲情的《挪威的森林》带来了一缕阳光。

四、结语

本文将通过分析小说《挪》中的情景描写、人物刻画、修辞运用揭示了村上春树作品语言特征。

《挪》中多次出现了蝉、萤火虫等动物,他们都有某种象征意义;小说中还使用了大量的拟声拟态词,本文都没有涉及,都将作为以后的课题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