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雅典的少女》三种汉译本对比分析

2020-12-08 11:57:04董奕诺任甜甜
魅力中国 2020年30期

董奕诺 任甜甜

(河北传媒学院研究生院,河北 石家庄 051430)

一、引言

英国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家乔治·戈登·拜伦出生于伦敦破落的贵族家庭,曾在哈罗中学和剑桥大学读书,成年后反对专制压迫,成为19世纪初欧洲革命运动中争取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的一名战士。他从学生时代开始写诗,1812年发表的抒情叙事长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和未完成的巨著《唐璜》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雅典的少女》出自拜伦的名篇《恰尔德·哈罗德游记》,诗人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鲜明生动的隽美爱情诗画,抒发了诗人拜伦追求爱情,向往自由的博大情怀。在我国,查良铮、杨德豫、舒苑的译文堪称翻译之经典。本文将借助三者的译文对《雅典的少女》进行对比和赏析,使读者更好地感触并欣赏原作的音美、形美、意美。

二、译文对比赏析

拜伦在开篇采用了极为口语化的写法,使得诗歌有一种很强的代入感,让我们能很快融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中。本文将对以下句子的翻译进行对比赏析。

Maid of Athens,ere we part,

Give,oh give me back my heart!

查良铮译:雅典的少女啊,在我们分别前,把我的心,把我的心交还!

杨德豫译:趁我们还没分手的时光,还我的心来,雅典的女郎!

舒苑译:在我们就要分别的时光,还我的心来,雅典的女郎!

“ere”原意为“在……之前”,由此可见查良铮是直译,使词义对等,而杨德豫和舒苑稍做意译,“趁还没……”和“在我们就要……时”体现出作者对雅典少女依依不舍之感,感情色彩更浓。从译文语序上看,杨和舒将主语“雅典的女郎”放在句末,而查以“雅典的少女啊”开篇,直接点明主题,而且语气词“啊”能使读者一下子抓住主题。而且,从尤金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的角度来看,查把句末的“把我的心”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增译,使译文读起来充满韵律,感情逐渐递增,使读者体会到了原文的意境,效果更好。

By those tresses unconfined,

Wood by each Ægean wind;

查良铮译:我要凭那无拘无束的鬈发,每阵爱琴海的风都追逐着它;

杨德豫译:凭着你那些松散的发辫——爱琴海的清风将它们眷恋,

舒苑译:凭着你松散的鬈发,爱琴海的轻风将它们眷恋;

“unconfined”原意为“无约束的;松散的”,杨和舒采取直译的方法,用“松散的”形容鬈发,准确传达了原意,但略显死板;查将其意译为“无拘无束的”,使鬈发充满肆意和灵动之感,瞬间,一个活泼的少女形象跃然读者眼前,可谓绝妙。后半句中原文无动词,三位译者都增译出动词“追逐”“眷恋”,使意义更连贯,“眷恋”一词采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出作者将自己对雅典少女的感情寄托于清风之上,而“追逐”就不掺杂作者的感情,因此笔者认为此处译为“眷恋”效果更好。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查和杨的译文,前半句和后半句末尾的“发”“它”“辫”“恋”押韵的恰到好处,使译文充满音韵美。与之相比,舒的译文则略显逊色。

By all the token-flowers that tell

What words can never speak so well;

查良铮译:我要凭这些定情的鲜花,它们胜过一切言语的表达;

杨德豫译:凭着定情花——它们的暗喻胜过了人间的千言万语;

舒苑译:凭着定情花,它们的暗喻胜过人间一切言语的表达;

此句这个三位译者都使用反译法,将否定词“never”译为肯定意义的“胜过”,是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对“flowers that tell”的翻译中,查漏译了“tell”,没有表达出“暗喻”“花语”的意思,导致后半句的主语变成了鲜花本身,而不是鲜花的花语,意思传达错误;而杨和舒译出了“暗喻”,使句意连贯通顺,不过,舒的译文“一切言语的表达”,语义重复略显啰唆,而杨用“千言万语”四个字既概括了原作的思想,又简洁明了,也符合汉语行文中多用四字词的特点,比较可取。

Maid of Athens! I am gone:

Think of me,sweet! when alone.

查良铮译:雅典的少女啊,我们分了手;想着我吧,当你孤独的时候。

杨德豫译:我可真走了,雅典的女郎!怀念我吧,在孤寂的时光!

舒苑译:我就要走了,雅典的女郎,请怀念我吧,在你孤寂的时光。

查将“gone”意译为“分手”,而查和杨直译为“走了”,虽都传达了原作思想,但笔者认为译为“分手”更能体现作者与少女之间破镜难圆,表达出更加悲痛、遗憾之感。后半句中,查将“think of me”直译为“想着我”,有些口语化,不如“怀念”一词优美;而在“alone”的选词上,笔者认为译出“寂寞”之感,比单纯的“孤独”要好,如果少女只是感到“孤独”,那么她只是因少了人陪伴而悲伤;若她感到“孤寂”,必定是因为她也在深深地思念着对方,才会因深爱之人的离去感到痛苦,因此译为“孤寂”说明作者希望少女怀念着自己,更能传达原作的感情和意境。

三、结论

综上对比分析,三位译者在形式上都忠实于原文,也能够较好表达原作者的感情。查良铮译文通顺流畅,读起来充满音韵之美,但有些地方传达的感情不够强烈。杨德豫和舒苑译文通顺流畅,总体上与原文较为统一,但选词上不够巧妙,节奏感和韵律也有所欠缺。总之,译者应宏观把握原文的时代背景、语言特征、写作风格,并仔细研究作者的文笔风格和写作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并阐释原文的意境与写作风格,从而翻译出优秀的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