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外国语学院,广东 珠海 519000)
STEAM教育理念,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STEM理念,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的首字母简称,后来加入了艺术(Arts)元素。STEAM教育,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情景,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讨论,从而重新建构知识群体,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复杂问题能力。在我国,STEAM教育已经上升到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层面,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跨学科学习(STEM)教育”、创客教育等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也指出将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设立交叉学科课题等,作为中小学选拔人才的参考。
刘登辉建议打破儿童学科教学壁垒,建立课程统整观(2020)和课程体系;梁砾文(2017)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超学科语语言教学角度,探讨语言教学和社会的关系,尝试建立语言教学学科群。目前,由于我国教育环境的复杂性,让STEAM教育理念在公办学校落地生根还处于尝试阶段,如何让中小学教师适应“智慧教育”时代,运用“新技术”手段,将教育和技术深度融合,如何培养教师的超学科素养、组建教学团队、提升教学能力、开展超学科融合教育等研究相对匮缺。
传统的学校教育,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要内容,以课堂教学为组织形式,强调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割裂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和融会贯通,学习者是被动地接受,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STEAM教育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范式,不仅包含有科技、生物、数学、化学、物理、信息技术等课程 其中间链条还包括的A(艺术),即哲学、历史、语言、社会、教育、音乐等学科知识。学校教育也不是对以上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让学生通过专业学科学习、学科融合、学科整合等,探究知识奥秘、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拓展认知视野、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不仅具有科学探究精神,更要有团队合作、社会责任、道德情操、艺术鉴赏等非智力因素培养和人文素养的养成。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自身也要具备交叉学科、跨学科或超学科的知识背景,从而能够引导学生从更高、更宽的思维角度去审视和解决问题。但在信息化时代,仅仅依靠教师个人单打独拼的自学方式和探索,在短期内,很难将现有教师原有的知识机构进行更新、替代,必须建立超学科教学团队,分工合作,将不同学科知识整合、融合创新,为教育学生做好知识和能力储备。
基于STEAM教育的理念而构建的中小学超学科教学团队,不仅能促进教师个人的职业素养提升,更有利于地方中小学教师群体发展,提升整体教育合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本学科知识传授,忽视了专业学习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忽略了对学生多元知识的需求、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培养、专业学习能力和探究、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育教育。教师通过借鉴其他学科知识,将学科教学内容进行多维度扩充,以听、说、演、作等多模态教学成果呈现,使得学生在知识结构得以改变、学习效果上得以提升。
通过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之间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智慧,使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邻专业知识或交叉学科知识,更新、替换固化的知识结构;拓展了教师的视野,多维视角审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
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打破了教师个人教学、科研的壁垒,让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师之间形成了教学共同体,团队成员之间深层次的思想交流,形成集体教学智慧优势,反过来,这一智慧资源又影响着团队成员的教学理念,通过不断的循环往复,从而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以STEAM教育理念为导向,以建设超学科教学团队为基础点,探究超学科教学团队建设的背景、概念引入、团队建设和培育的可行性路径,为我国中小学师资建设提供参考,主要途径如下:
根据STEAM教育终端的设计,需是各学科知识的整体融合,可以尝试引入集成式STEAM(Integrated STEAM)教育理念,加强中小学教师与其他学科或校外相关学习机构之间的交流,尝试以政府政策支持、校外培训机构嵌入、中小学教师为运作主体,打破教师的人事模块划分,学科之间按照先易后难、先少数学科后多数学科、先相邻学科后交叉学科或超学科之间的结合原则,让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学缘结构的教师之间交流,博采众长,为学生超学科知识储备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建立智能保障体系;教育机构或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如计算机教学、STEAM教学观摩、工作坊实操训练、演讲艺术与口才等,让教师有机会接触不同学科的发展前沿,开阔视野;对跨学科教学团队的核心素养组成形成量表。
团队教师通过开展PBL、工作坊、小组合作式、视觉化思维策略VTS(Visual Thinking Strategy)、5C(课程Curriculum、概念Concept、创作Creative、建构Construct、延续Continue的首字母缩略)、探究式等等多模态教学方法交流和分享。
备课方式采用场景备课、情景预演、同一场景的不同学科视角的教师点评、学生观摩并总结知识点;团队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情景剧,将各学科知识归纳、融合、创新,活学活用;最后由学科教师、行政管理、学生和社会共同参评。通过自评、他评、互评等方式,使教学团队成员探讨、发现新的教育教学规律,形成智慧合力,最终对专业学科教学进行反拨。
综上所述,超学科教学团队组建的目的,一是改变传统课堂单一学科、单一教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发散思维训练的多元空间场所和知识背景,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整合各科知识、构建创新思维结构、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二是重构而不是简单循环教师原有专业知识,改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教师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在教学团队组建实施的实践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学团队成员要熟悉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点,避免出现为结合而结合的生硬结合。另一方面,各学科教师之间的授课内容,是对目前教材知识点的重新组合,在教学知识点编排上要兼顾其他学科内容与进度,它们是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体两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