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问题探究

2020-12-08 11:57:04漆桐林
魅力中国 2020年30期

漆桐林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河南 郑州 450063)

高校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体育教育,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体质的重要途径。2019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要求严把考试和毕业关口,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未达 60分不能毕业,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恰恰是衡量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标尺。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学校体育目标做了深刻论述“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一、现阶段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存在的教学问题

(一)体育教学改革的关注度不够

随着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推进,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学生全面发展而言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忽视的,但就目前来看,由于部分教育工作者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部分教育工作者包括高校领导而言始终未能提高对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视,教学课时甚少、教学活动也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最终不仅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得不到有效发展。

(二)公共体育教学目标严重缺失

在当下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严重缺失也是影响教育工作者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即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认为技术和知识的讲解是课程教学目标,有的则认为促进学生健康是教学目标,更甚者有的教师还将公共体育课作为一种娱乐休闲课,未能从根本上提高对课程的整体认知,最终在降低课程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同时,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益也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三)公共体育教育模式不断僵化

从目前来看,在当前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部分教育工作者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仍采取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不仅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极易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其中教育模式问题尤为严重,具体而言就是一方面教师始终未能明确自身的教学职责,始终站在教学主体的位置开展教学活动,不仅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导致了其他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最终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育工作者过度地关注于升学率问题,却未能从学生兴趣和个性出发来安排体育项目,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同时,还造成了学生抗拒心理和畏难情绪的产生,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

(四)相关政策落实不力,体育教师待遇难以得到保障

部分高校决策者、管理者和执行者在认识和理解高校公共体育的价值层面还存在误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上还存在偏差,在落实公共体育教师职称晋升、福利待遇、课程酬金、训练补贴以及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酬金等方面经常会大打折扣,不能完全执行国家政策法规。部分高校甚至存在公共体育教学工作量被无端乘以系数,人为制造同工不同酬的乱象。这些情况的发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公共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也无法充分调动公共体育教师教学实践和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策略

(一)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完善课程考核体系

学校体育的最终目标是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看到自己运动技能的提高,才会真正喜欢上体育,才会真正投入时间和精力,才会将“被动性的要我练”转变成“主动性的我要练”。教师在教学中要保持体育课程教学的整体性推进,把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结合起来,整体策划,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这才是让学生保持对体育运动兴趣的关键。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高校公共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主导者和主要参与者,公共体育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学习,定期组织公共体育教师参加在职培训与进修,每周开展专项课程教学交流研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学校体育主管部门应鼓励体育教师参与科学研究、提升学历和晋升高级职称,建立健全公共体育教学团队,打造精品课程,定期组织教学团队经验交流活动,在提高专业知识和加强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个人能力和团队的整体素养,对于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要适当给予奖励,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

(三)加大场馆建设经费投入,排除安全隐患

高校体育场馆与设施是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体育竞赛组织、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和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基础,学校对体育场馆和体育器材的经费投入必不可少。各高校要及时更新破损严重和老旧的体育器材,这也是对公共体育教学安全的必要保障。有条件的高校可新建符合公共体育教学要求的体育场馆,借助体育场馆提高学校的声誉,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有场馆的高校要从优化管理着手,尽量在训练之余开放设施,满足学生对体育课外活动的高品质需求,全方位提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