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河南省中职教育服装专业校企合作研究方向

2020-12-08 11:57:04李方园
魅力中国 2020年30期

李方园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十九大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并把“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发展职业教育成为大众共识与行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不可或缺。

目前中职教育的服装专业进行产教融合理念还停留在试验阶段,目前河南的服装市场蒸蒸日上,郑州现在已经是北方的服装中心,占据了中国女裤的半壁江山,拥有众多服装企业,其中以女裤为主,今天的河南从80年代的纺织中心转变成了服装中心。郑州服装企业集研发、生产、销售、管理、服务为一体,众多的市场资源为河南省中职服装专业学生提供了好的就业平台,但是目前中职教育服装专业毕业的学生缺乏实践技能,不能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需求,因此产教融合显得尤为重要。想要完美地解决产教融合就要从校企合作开始,企业追求经济效应,学校追求成才效应,两者“结合”的完善程度,决定着产教结合的总体水平。国家政策对职业学校的大力支持,河南省服装行业快速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日益增加,学校输出的人才因缺少实践不能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迫使学校和企业必须寻找一个共赢点。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学校实训教学条件无法与工厂相比,加上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做法,以及学生对产品质量的意识淡薄,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服装企业生产建设需要。为了有效实现中职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服装企业各个岗位的特点,通过严密的教学设计,全而规划和组织教学内容,融入服装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五个要素,使服装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的学习与承担生产性任务协调起来,在承担实际生产任务的环境中贯彻教学内容。

2018河南服装校企合作大会在郑州科技工业学校召开,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介绍,2016年,河南服装产业的产能规模位居全国第六,2017年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已经突破3000亿元,形成了安阳、信阳、周口、南阳等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特别是“中国女裤看郑州”,已经在全行业形成广泛共识。2017年,郑州女裤产量6.75亿条,成为中国女裤行业半壁江山。此外,河南服装业加工贸易异军突起,承接产业转移如火如荼,2017年通过“巧媳妇工程”新增就业58万人,其中70%左右在服装产业。特别是服装院校和企业,应加强校企合作,发挥好人才优势、智力优势,共享共赢。

服装专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是就业前景看好的热门专业。在“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化课程为主体”的新课程体系下的服装专业实训课,中职服装专业照本宣科已不能适应实际需求,其教材内容交叉重叠,教学环节各自独立,实习实作壁垒分明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了让学生适应服装企业岗位,王建良,叶圣燕在《创新产教融合模式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指出校内集中模拟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校每年都安排一定数量的校内集中模拟实践环节。通过校内的实习工厂模拟生产线,进一步熟悉服装生产的各个环节及具体的生产工艺流程。使学生置身于现实工作环境中熟悉、适应真实的就业环境,培养学生较熟练的专业技能和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其以一种“准员工”的使命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储备。

在服装企业转型升级的今天,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学生能迅速适应企业的岗位需要。“黑板+粉笔+简单的模拟实习”的模式下是培养不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的。一方而营造出一种“真刀真枪”的服装企业生产环境,另一方而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和培养目标出发,设计出符合中职院校服装专业教学需要的校内实训基地服装生产流水线使它既有服装企业生产流水线的特征又高于企业的纯生产性要求,成为培养服装产业、行业、企业生产建设和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流水线项目教学,使学习内容不再是脱离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实际过程,而是企业或职业活动中典型的工作任务,实现了学习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的一致。让学生力争做到顶岗后就能很快胜任岗位工作,适应转岗、晋升的要求。侯维芝在《产学结合符合现代学习理论》中指出完成由“学生”向“员工”及“企业一线管理人员”的过渡,提前适应企业的要求,为顺利就业创造有利条件,达成培养和提高学生就业素质的最终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