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河北 唐山 063300)
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传统“一所学校,一间教室,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种“以学生为核心,多教学平台,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型素质教育模式已经遍布全国。
自从提出“互联网+”提出以来,互联网和其他产业结合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我国已经从制造大国改变为制造强国,从第二产业大国向第三产业大国进行变更。随着“互联网+” 融入中国的各个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和作用也越来越清晰。“互联网+”即将网络技术融入各个产业的发展中。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首先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淘宝、京东、当当在互联网平台上销售商品,改变了人们的购买习惯。交流方式和购买习惯的改变加速“互联网+”向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渗透。至今“互联网+”已经融入中国的各行各业,走进千家万户的生活中。
“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到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入互联网技术辅助传统教学,在网络上教学,形成线上线下相互支持的教学模式。“互联网+”技术在高职教学模式创新改革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深入到高职教育的每个环节,“互联网+”的技术和思维对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改革也开始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趋势下,为了适应企业的创新和转型,各大职业院校纷纷加快校企合作的步伐,将先进的技术,有技术经验的员工引入到高职人才培养中,将企业的仿真任务甚至真实任务添加到在课程体系中,提高了高职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而往往忽视了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主体——学生的道德,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高职院校对往届毕业生工作情况回访时,出现了部分学生入职容易,守职难的现象。这些学生在工作中固守自封,学习前沿知识的能力不高,缺少对工作的热情,得过且过,企业归属感差,影响其的后期职业发展。高职人才的素质培养不仅仅体现在职业技术培养,还需要考虑学生的职业道德,创新创业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要重视高职学生的思想方面的教育,加强对诚信品质,敬业精神,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培养。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主要基地,要对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一些像软件硬件开发,财会、医学等与互联网联系紧密的学科更要加强职业道德法制教育。
我院已经在大部分专业的课程建设中,开设线上线下职业道德法规课程。在线下课堂中,引入动画,视频,仿真等“互联网+”技术,将一个个职业道德准则,一条条职业法规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视频呈现给学生,学生在讨论中,思考中领悟职业道德法规;在线上课堂中,通过慕课观看专题讲座,讨论互联网上与专业相关的职业道德问题,实现长期的职业道德法规渗透,从而达到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目标。
随着“互联网+”推动行业企业的改革,越来越需要能够产生新想法,创造新产品的人才来实现传统企业的转型。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生产一线和校内实习工厂远程互动平台,改革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方式,发挥高职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脑子活,不怕出错,动手能力强的优点,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创业的精神。
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我院各个专业纷纷创建线上精品课,将线上精品课上传到河北职教等平台,为线上教学打下基础。在线下课堂中,将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实践任务分解成一个个相互联系的小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小组成员在做任务时,首先和其他小组交流不同小任务之间的联系和接口,主动从网络中查找有用信息,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依据思路完成任务,找出思路的缺陷,继续从网上查改善缺陷的方法。这样,让学生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能力。
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实施线上教学。在线上教学的模式下,对于那些实践课程,我院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布线上学习资料和项目要求文件,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困难,从小到大的实现项目需求,学生主动思考实践思路,反复思考,归纳,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线上实时监督指导,最后评价学生实践项目的成果,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为以后的线上线下混合教育留下的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