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探究
——以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为例

2020-12-08 11:57:04杜莎
魅力中国 2020年30期

杜莎

(自贡广播电视大学,四川 自贡 643000)

全面开展的在线教育已经成为教学常态,但纯粹的线上教育由于教学资源单一、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学生学习缺乏监管等缺点,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线下教学。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使得“互联网+教育”逐步同传统教育深度融合,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将为推进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建设、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以及科学完善教学评价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一、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现状

以现代教育和远程教育技术为基础,大量课程采用在线教学资源建设。“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公共基础课程,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同时了解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应用,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通过调研和访谈,发现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目前存在下列问题:(一)学生素养差异。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主要面向在职成人教育,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很难把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不能很好地进行因材施教,讲授难度大;部分学生的学自律性欠佳,线上教学资源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二)教学手段不足。该课程提供了一定课时的线下面授辅导,但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采用传统方法向学生灌输知识点,缺乏多媒体教学穿插其中,忽略了上机实践操作,学生只能被动吸收书本知识,不能体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三)教学资源滞后。国家开放大学课程教学资源是统一的,但是每位学生自身需求和能力不同,老师不能有效地进行分层教学,为学生提供具有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教学资源,学生在网上学习过程中缺乏选择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四)师生沟通欠缺。授课教师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系统讲解,并进行答疑。未能实时参与活动的同学,也可留言进行交流。(五)评价方式单一。学生成绩评价方式不够科学,该门课程主要通过作业、上机实训操作以及期末实践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往往只关注需要考核的方面,完成教师要求的任务。

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对策

(一)构建线上个性化学习网络

线上个性化学习网络需要学校技术保障团队和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技术保障团队提供平台支撑;教学团队进行课程设计。教学团队开发教学资源时,教学视野应着眼于社会需求,注重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理念,对学生学习形式的偏好、练习、测评等学习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数据给予智能化反馈,充分挖掘学习者的内在潜质,整合已有的教案、PPT等资源,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配置符合其学习偏好和学习能力的教学资源、课后测评等,引导学生线下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二)搭建在线练习和测试平台

计算机应用基础在线练习和测试平台是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重点。运用在线练习和测试平台,学生不再是“纸上谈兵”,既可以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同时,平台对学生的练习和测试结果进行反馈,教师根据反馈结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与强化练习,对错误集中的知识点进行集中讲解和引导,提升实践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三)制定多元化评价方式

及时、有效的反馈,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从线下和线上两条路径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线下评价包含学生学习态度、面授课表现及协作能力等内容;线上评价根据学生数据进行动态统计和分析,由学生在线学习时长、形成性任务完成情况、论坛讨论积极度和实训情况等内容构成,形较客观地反映了教学效果,有效提升了教学评价的科学性。

(四)利用多种沟通平台

充分的讲解与讨论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课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QQ、微信群等实时在线沟通平台,进行在线或远程辅导,组织专题讨论、实践练习、作业点评等教学活动,给学生交流、展示、表达、分享的机会,与学生充分互动,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充分激发学生潜能;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在线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习能力。利用多种沟通平台进行交流互动,既可以使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也可以让学生更有现场参与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感觉学习过程更有趣,进而提升线上教学的综合效能。

三、结语

“互联网+教育”时代,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逐渐受到青睐。笔者基于目前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现状,提出构建线上个性化学习网络、搭建在线练习和测试平台、制定多元化评价方式以及利用多种沟通平台等对策,使得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相辅相成,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使真正的因材施教逐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