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红征
(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自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人类信息技术有了极大发展,互联网的产生改变了人们很多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尤其是在一些传统领域中,互联网的冲击造成了传统领域构架的变革,“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各行各业发展的改革方向。计算机专业类人才成为当今社会热门的人才种类之一,拥有广阔的前景。由于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各门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都有所提升,尤其是对互联网专业的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更高。正是基于社会对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文章探讨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引入素质教育的相关问题以及重要的发展方向。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更是人们思维习惯的改变。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手机和电脑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配置。计算机专业的人才是当今信息社会发展信息技术的主力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于互联网专业人才的要求也相对以前有很大提高。尤其是社会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衡量标准,已经由从前单一的专业技能开始更多地倾向于综合素养。新时代技术力量不仅为人们创造了便利,同时也伴随着新的风险,带来了新的犯罪可能。只有拥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才能够更好地助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如何提高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是当今学校不得不面对的。
素质教育在大学生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道德素养和信息素养这两个方法。道德素养指的是学校除了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外,应该同时关注到学生的道德水平建设。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浪潮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来建设。新时代青年除了要有过强的本领之外,还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只有那些热爱祖国、坚定信仰、积极向上的人才能够真正做到为建设小康社会添砖加瓦。如果一个人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较高的道德水平,那么能力越大只会对社会造成越多的危害。
信息素养主要是针对当今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浪潮而提出的。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科学上网、绿色上网成了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因为具有较高的互联网技术,更加强调其信息素养。
由于社会加大了对互联网专业人才的需求,各个大学下辖的二级学院也纷纷开设计算机专业。由于这些学校专业开设计算机课程时间较短,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在院系建设时,往往过分强调专业技术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德育工作在学生教育中的开展,进而造成国内大多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专业技能较高而综合素养偏低的现象,这一问题在国内大学计算机教学中普遍存在。
分析了素质教育与大学生计算机教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当前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下针对上述内容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基于素质教育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途径,为大学更好地实现教学改革,培养符合当今社会要求的人才作出贡献。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在一个好的环境中学生能够受到更积极的影响和带动,自觉地加入积极学习、努力向上的行列中,充分发挥雁阵效应。在一个成熟的计算机教学课程模式中,教师和学校扮演的应该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应该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和学校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学生学习环境。在一个正确的环境中,才容易使学生能够自发地形成较好的道德习惯。因此,通过对大环境的塑造来引领学生是大学素质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式。
由于计算机教学的特殊性,丰富教学方法是实现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学校和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手段,利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来充分调动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热爱。互联网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创造力,只有激发新学生对某项事物的兴趣,才可能更好地培养出学生的创造力。互联网实际上是为人们撑起了一个平台,具有创造力的人可以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打造出辉煌的成就,创造力本身也构成为了互联网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
增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针对互联网专业学生提出的。由于互联网专业的人才,将来毕业后大多是要从事与互联网相关的职业。这类职业由于技术含量比较高,如果出现技术漏洞的现象,很容易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和危害。因此,增加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互联网专业人才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学生只有能正确和科学地认知互联网,才能够更好地将自己所学知识服务于互联网,而不是利用互联网来当成自己随心所欲的工具,也是增强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计算机教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在对大学生进行专业训练的时候,增加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提升综合素养以获得更好的社会竞争力。因此,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不管是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还是对整个经济社会的推进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