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
(武汉传媒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肢体协调性和综合运动能力,在很多高校的体育课程体系当中都开设了网球教学。但是,网球运动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教师采用系统性较强的训练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步法训练可以有效满足这一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灵敏性、速度和力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脚步移动技巧和整体运动水平。
所谓网球步法是指网球运动员在网球运动中的移动方法,这种移动方法也是网球运动的基础。由于网球场地面积较大,网球移动速度较快,如果仅依靠运动员自身的体力进行移动往往会造成体力消耗过大,甚至出现运动损伤。如果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采用移动步法,则可以让运动员合理运用小碎步对身体进行精准调整与定位,以最节省体力和时间的方式找到最佳的击球点,从而实现网球技能水平的整体提升。
网球运动主要包括跑步、滑步、后退步以及交叉步等基本步法。如果运动员将以上步法在网球运动当中进行合理的应用,不但可以减少体力的耗费,还可以加快运动速度,同时对身体运动轨迹进行精准把控。步法移动方式主要包括单一式以及复合式两种类型,单一式是针对某一种步法进行应用,复合式则是对多种步法进行综合应用。在网球运动中,同时对运动员的体能和移动速度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运动员必须掌握娴熟的步法技巧才能满足上述要求。因此,在移动步法在训练中,教师要采用亲自示范、实践体验或者竞技对抗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真正掌握住移动步法技巧,确保网球教学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专业性及有效性。
在网球训练当中,只有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和移动速度相当,步伐才能够跟得上节奏。但在实际的网球训练中,可能学生在主观意识上想要控制往自己的步法,却因为惯性原因导致速度停不下来,给训练成果造成较大的阻碍。因此,在步法训练中,教师一方面要着重针对学生的反应速度进行步法训练,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运动水平和运动强度采用合理的训练方法,例如通过小组合作、对抗比赛等方法进行挥拍和击球练习,提高步法训练的实用性与有效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
只有学生的击球准确性获得提升,才能收到较为理想的网球教学成效。因此,在步法训练当中,要着重针对击球准确性实行强化练习。首先,为了让学生把握好击球的角度和力道,要稳定重心之后再去打球。否则,网球就极有可能会脱离之间设想的轨迹;其次,在针对击球准确性进行步法训练时,要采用大步横纵前后移动与小碎步相结合的方式来调整击球距离,通过这种先快后慢的方式可以保持好距离与节奏,从而使击球准确和稳定性获得有效保障。对已经具备一定网球基础的学生而言,可以通过增加障碍物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网球的敏感度和击球力量,促进其网球技能的不断提升。
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网球具有更大的运动幅度和运动空间。因此,如果学生盲目的打球就极有可能造成体力透支,反而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采用何种步法既能够节省体力,又能达到相关运动要求,从而体会到网球运动的乐趣。在步法训练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重点掌握底线左右移动步伐,在米字形、扇形跑位方法当中进行合理选择,这样不仅可以达到节省体力的目的,还可以做到快速回位,为下次击球做好充足的准备。
高校网球教学要想收到理想的教学成效,需要教师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向学生传授与网球运动相关的理论知识,又要针对某些动作进行专业示范,更为重要的是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自主训练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在实际训练当中将理论知识转化成运动技能,从而体会到各项步法技能的实用价值,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步法训练当中。另外,教师还要时常与学生之间展开互动交流,依据学生的兴趣喜好决定采用何种训练方式,促进学生参与感与兴趣度的全面提升。
对于参与到网球教学的大学生而言,可能都非常喜爱网球运动,但是在体能、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多样化的步法训练分层教学,使所有学生都可以通过步法训练获得网球技能不同程度的提升。比如对于那些在步法训练中提升速度较快的学生,可以着重针对击球稳定性进行练习,或者对这一类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对抗的形式全面提高网球技能。而对于步法技巧尚未达到熟练程度的学生而言,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在训练中存在某种误区,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促进学生步法技能的快速提升。
网球作为一项全身型运动在大学校园当中大有普及之势,高校体育教师不妨以步法训练作为教学工作的切入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移动步法。在充分保有体能的基础上,投身到击球训练、对抗竞技和磨炼技巧等环节当中,从而体会到网球运动的无穷乐趣,达到提高体能,发展身心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