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翠翠 刘诗钊 杨进 万晓东
(空军预警学院雷达士官学校,湖北 武汉 430345)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我国的政治、经济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我国的航天、信息等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然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型人才,高校肩负着培养新时代建设者的使命,如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各高校关注的重点。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推动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提出问题并建构问题系统,以教师为主导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既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大学物理作为高校理工科专业基础必修课,教学中结合学科特色引入基于问题的学习,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物理教学的内容复杂而抽象,单调的讲授只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课堂学习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基于问题的学习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学生首先通过发现问题来构建问题系统,其次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各小组代表在课堂上进行本组的成果展示。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容易使学生的学习浮于表面,不能深入思考,做到融会贯通。而基于问题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上结合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自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而后通过查阅资料及与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讨论来解决问题。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探究来实现知识迁移,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自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然而受长期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开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不能很好地构建问题系统,表现为多数学生提不出来问题,或者很难提出有效的问题,且教师对问题系统的预判不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很好的引导归类。第二,小组合作讨论成效不佳,表现为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合作学习变成个别学生的独角戏,教师的干预也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三,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表现为很多问题不能靠小组成员间的探讨与交流来解决,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
在基于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结合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建构问题系统这一环节最为关键。受物理学科性质及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学生不敢提问,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导致基于问题的学习很难继续推进。因此在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之初,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提问。首先可以给学生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而后再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任务,给学生提出问题的范围加以限定,这样所提的问题不至于杂乱无章。其次学生能独立完成的提问由学生来完成,教师耐心听取,并进行筛选,要具体阐明好的问题好在哪里,使学生对好问题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并在后续学习中不断向标准靠近。最后,对学生无法很好地提出问题的部分,教师不可以直接代替学生给出问题,而是要事先做好预判,准备对应的引导性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员找到问题,构建问题系统,对于超出学生能力的发散性、拓展性问题,可由教师给出,并引导学生将其融入问题系统中,最终通过师生合作,构建完整的问题系统。
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往往会出现小组秩序混乱,学生学习流于形式的局面,因此教师要正确地指导小组合作探究。首先,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将不同学习成绩及不同性格的学生配合在一起,平均每个组的成员分配情况,使学习基础薄弱,性格内向一些的学生能够在小组中得到关注与带领,避免这些学生因缺乏参与感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其次,学生在进行合作探究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适时地参与小组讨论中,一方面督促小组成员参与探究,另一方面对学生讨论中遇到的疑惑及时进行解答,引导探究向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最后,在进行小组探究成果汇报时,不要只让固定的组长或者尖子生来进行成果展示,而是要鼓励小组中的每位成员积极表现自己,同时,在教师在对各组的探究成果进行评价时,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学生正处于探索尝试阶段,教师的肯定,能够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
基于问题的学习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物理课堂沉闷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要实现更好的应用,仍需要教师及学生不断地进行实践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