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佳
(乌兰浩特市第十二中学,内蒙古 兴安盟 137400)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教学内容以化学基本概念及化学常识为主,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内容比较贴近日常生活实际,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及简单的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学生只需要对化学教学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以及会操作一些化学小实验并能够进行一些简单分析即可。到了高中教学阶段,化学教学则需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化学的理论知识,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具有“理性”的特征,使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很多刚刚踏入高中校园的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可能会面临无法适应的困境,下面本文将对学生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知识容量加大。初中化学分为上下两册,共十二个单元;高中化学课本是8本,2本必修6本选修。由于初中知识量较少,教师在讲解每一个知识点后,便可以用大量的相关辅助习题进行巩固,直到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掌握。而高中知识量加大同时难度也加深了很多,教师每堂课的课容量都较大,至少是初中的两倍,那么,就会出现在习题处理的时候时间有限,特别是教学难点,巩固就较为薄弱了。
(二)知识深度加大。学生在初中化学里只是学习一些简单的概念、规律及计算,而高中则学习更加深入。例如初中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方法是将各物质逐一学习,比如H2、O2、CO2、H2SO4的学习,都是从物理性质到化学性质再到用途,逐一记忆,并未从中找出相应的规律。而高中化学是通过探究物质的组成,分析物质的结构,预测物质的性质,验证物质的性质,最后得出结构决定性质。从一典型物质的学习,过渡到“一族”或“一类”的物质学习,让学生学会规律。从“知识点到知识网再到知识体系”,从而让学生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并会拓展思维。
(一)初中化学相对于高中化学来说知识简单,但联系生产、生活的内容较大,所涉及知识面广但缺乏深度,对概念、原理的要求不高。例如:对于酸碱盐的学习只是简单的知道三者的定义,初步涉及一点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学生只要能记住相关的化学性质,能会做一些稍微有点难度的实验探究题即可。而关于酸碱盐的电离原理以及某些盐在反应过程中的水解内容,则不会讲解。
(二)高中化学要求全面理解定义,学生需要有理论能力和对现象叙述能力,知识由“形象”到“抽象”。例如氧化还原反应,初中在研究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时,只需通过实验描述简单的现象,从而直观的感知氧化铜失去氧,氢气得到氧为水;而高中化学却抽象到电子的转移,从得失电子角度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学生无法形象感知。另外,高中化学知识也是由“浅显”到“深入”。例如初中讲授原子结构只涉及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而高中则涉及了质子种子电子,以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通过得失、共用等方式形成化学键,进而形成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深入理解化学变化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一)在启蒙阶段的化学,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去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学会分析化学的相关问题,为高中学习打基础,教师会将学什么、怎么学作为日常的教学任务。几乎是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学习这门初三才开始的学科,从零基础到有基本的化学知识。
(二)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基本成熟的思维能力,同时化学也有了基础,教师的教学就转变为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师会利用微课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进行自主的预习,而这种自主预习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这样教师在课堂中可以直接进行重难点的讲解,课堂效率也会大大提高。那么,学生就必须学会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找到自己不会的知识点,否则,课堂中就会跟不上教师的思路。
除以上问题之外,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还面临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就是中考和高考。化学是初三新开设的学科,学生在基本零基础的情况下,学习一年之后要达到中考的要求,这样也就加大了初中教师的教学难度。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地研究课程标准及中考考纲的要求,对知识理解、了解、运用等课程标准中出现的不同要求,全面的落实到课堂中,以免对学生中考成绩产生影响。其次,时间有限,在短短的一年之中既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化学学科素养,又要达到中考的要求,而且在讲课的时候如果过多的介入高中知识,那么学生在答题时会用到相关的知识,不符合初中的解题要求,更重要的是,时间的限制,即使介绍高中的知识,也是很简单甚至是片面的,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比如,初中只能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给学生解释化合物的形成,而我们都知道化合物的形成是来源于化学键,那么化学键则不是中考考纲要求。
以上对初高中知识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简单分析,虽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这样的一些现实的问题,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是必要的。每一学科的知识并不是在某一个阶段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具有连贯性的,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的教师,都应了解对方阶段知识的基本内容,这样在授课的过程中,会注意到应该在哪一个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拓展,相互融合。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同时对教师本身业务水平的提高也是有很大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