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娜
南通理工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2
实际上,第二课堂是与课堂教学相对而言的,第一课堂是指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在第一课堂以外的时间组织开展的教学活动是第二课堂。相对来说,第二课堂的学习空间要比第一课堂更大,比方说,教室、操场、家庭均能够作为第二课堂。另外,第二课堂在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基于此,为了对第二课堂的价值加以充分挖掘,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文中针对基于第二课堂下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展开了分析。
就高校而言,思政课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是一个有效的人才培养平台,在应用此平台开展思政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落实,形成正确的意识,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知识充实他们的大脑,帮助其树立坚定的政治理念,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并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从而将其培养成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高校通过第二课堂组织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其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而将他们培养成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基于此,在开展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和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就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而言,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此来确定活动形式,从而能够充分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另外,在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只要有助于推动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并易于他们接受,均能够作为思政课教学的有效媒介。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对各种实践教学资源加以整合利用,并实现优化配置,不仅是开展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以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而且还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思政课改革领导小组在制定课程改革方案的过程中,应该将“第二课堂”实践教育融入进去,并针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另外,还要实时关注“第二课堂”实践教育在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除此之外,在学校发展规划、资金投入和公共资源使用方面也应该将“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放在首要位置,不仅如此,还要对实践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首先,对教学资源加以整合,制定统一的实践教学方案,以防实践教学内容出现重复现象而浪费不必要的资源;其次,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各种校内外实践资源,弥补短缺资源,以此来确保供需能够达到平衡;最后,学校、社会、家庭三方进行有机结合,获得社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促进家校互动,拓展“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范围。
要想对实践教学的开展效果进行检验,就应该制定一套健全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另外,一套健全的评价体系必须包括评价主体、评价标准和评价反馈这三方面内容。首先,应该建立一支包含多个评价主体的评价队伍。比方说,思政课科研部门、宣传部门、教务和学生管理部门、团委部门等,这些部门不仅要具备评价的权力,而且还要善于归纳经验,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其次,构建动态评价体系。第一,根据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采用相应的评价模式,按照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线上和线下等实践活动特点,采用定性和定量以及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模式。第二,阶段不同,考核的实践内容也不同。就准备阶段而言,应该对师资配置和内容设计进行重点考核;就实施阶段而言,应该将活动形式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作为重中之重;就归纳概括阶段而言,应该重点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以及各个参与实践教学主体的管理水平进行考核。第三,应该构建一套全面立体式的反馈体系。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实践教学活动使思政理论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校、家庭、社会联合关注“内化”与“外化”的过程,并通过学生的一言一行将实践教学的最终效果体现出来。
综上所述,思政课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是高校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两者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同。另外,在开展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能够熏陶学生的情感与内心世界,而且还有助于调动他们参加思政课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仅如此,还能够实现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自主了解、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