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与生活融合的探析*

2020-12-08 20:52李大明
山西青年 2020年9期
关键词: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

李大明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广东 湛江 52403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1]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实践性和学习目的所决定的,理论联系实际,一要联系社会实际,更要联系生活实际。要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作用,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融合,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现实”、“贴近生活”,阐释疑惑,解决问题,满足需求,使马克思主义实用管用,让同学们喜听、愿学、乐学。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质量。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与生活融合是走出课堂教学困境的现实需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理论性强、理论抽象。全书非常重视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理论叠理论,没有了高中教材的材料和案例。有大量高度抽象的概念,像物质、意识、运动、规律、矛盾、实践、价值、意识形态、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一系列哲学范畴,像商品的价值、资本原始积累、剩余价值等一系列政治经济学概念。有社会生活在本质是实践、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等一系列抽象的原理。这些独特的概念和非中国式的话语,虽然来自生活和实践,但又远高于我们生活所见所闻的抽象理论。它们是人类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抽象思维的结晶,这种至顶抽象性,大部分同学们感到艰涩难懂。如果不与实际相结合,没有生活实际作为桥梁,确实不好理解和掌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以物质——世界的本质的抽象而普遍的规定作为逻辑起点,以从抽象到具体作为叙述方法。它从最普遍、最抽象的物质范畴开始,揭示物质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到隶属物质世界的人类社会,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再到隶属人类社会的几种具体社会形态,揭示资本主义社会本质及其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普遍规律,得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客观规律发展的历史必然。这种论证逻辑科学严谨、独特新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组成了一个逻辑上十分缜密而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然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思维方法,同学们都是首次接触,感到艰涩难懂。

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理论性强、理论抽象,又遵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新颖论证逻辑,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课堂教学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如何走出“书斋里的马克思主义”和“讲坛上的马克思主义”?如何防止出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课中“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尴尬情况?如何解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高高在上的望而生畏的抽象理论,使人难学厌学的问题?……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唯有思考对策,讲究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克服泛泛而谈的空洞说教,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融合,运用喜闻乐见的生活趣事或真人真事,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亲和力和鲜活性,做到“言之有物”、“晓之有理”、“动之有情”,把抽象的理论拉近、讲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与学生生活融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中,阐释疑惑,解决问题,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用性,做到启迪思维与智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与生活融合,使理论回到生活现场和现实生活之中,让学生从内心深度体验与思考,自觉认同,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喜听、愿学、乐学,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质量。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与生活融合是解决生活问题和满足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出发点是人的现实生活。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吃、穿、住、行这些物质生活需要的资料。吃、穿、住、行的日常生活是全部人类历史的首要前提,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纽带和根基,也是一切抽象理论生成的土壤。正如恩格斯给约·布洛赫的信中写道一样,“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2]

时代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先导,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在不断回答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时代问题,是在回应劳动群众渴求解放的呼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践需要。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在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中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3]令人困惑的是:财富的增加却伴随着贫困的扩散,生产的发展却引起经济的危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应如何认识这种奇怪资本主义现象?人类的未来在哪里呢?马克思主义站在科学和时代的制高点上观察资本主义社会现象,以极为广大的视野、开阔的胸襟和高远的理想、以关心无产阶级穷困悲惨的生活、以关注人类的前途命运,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阐明广大无产阶级失业、贫穷的悲惨生活内在原因,提出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发端于资本主义生产、生活的困惑与问题,来自于无产阶级生产、生活的实践与需要,指引着人民认识和改造社会、创造美好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的困惑与问题,回归现实生产实践与生活需要之中。

从课堂教学来看,我们也必须满足同学们的现实生活的需要。因为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对物质利益的正当追求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内生动力。课堂教学满足同学们的现实生活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根本动力。“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4]关注人的需要,并探寻满足人的需要的现实途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无论是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群众,都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生活融合,否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失去最基本的动力。也就是说,理论能否被群众理解、认同和接受,多大程度上理解、认同和接受,关键在于:理论能否反映或多大程度上反映广大民众的利益、意志和愿望;能否满足或多大程度上满足广大民众的现实生活需要。

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与生活融合,使理论浸润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是解决学生生活问题和满足学生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深深扎根于学生的需要之中,内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就必然成为学生学习和行动的自觉。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与生活融合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有效手段

在传统式的教学中,教师常常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成一个知识体系,只注重对教材知识的讲解,教学内容相当于教材内容的翻版,教师往往落入为教材复述者的角色,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与生活的融合,可以强化理论的叙事性,重视理论的思维逻辑,突出问题意识,增加理论的吸引力。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生活化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把理论知识设置成环环紧扣有着严密思维逻辑的一系列问题,能有效地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原理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如讲解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时,我们直接设置成:为什么要交换?为什么能交换?怎么交换?怎么更方便、更快捷地交换?讲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时,我们直接设置成:为什么能购买到劳动力商品?为什么要购买劳动力商品?花多少钱购买劳动力商品?讲解资本积累时,我们直接设置成:什么是资本积累?为什么要资本积累?怎样加快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影响和后果怎样?通过这样互相联系、首尾连贯、彼此呼应着的问题的分析与探究,容易在脑子里形成有着严密思维逻辑的知识体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基本理论,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突破教材体系限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内容,以重大热点问题,或普遍存在的思想困惑等为切入点,依据内在逻辑组成一个大的专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的重要概念、原理进行分析和讲解,回应同学们关注的热点和思想困惑。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时,我们就直接设置成一个专题问题:马克思预言资本主义很快就要灭亡,但是,为什么资本主义还没灭亡?挑起同学们认识上的矛盾,促使同学追根究底。然后运用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没有灭亡,只是具有部分质变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短暂调整。这样,有效地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既学到理论,又达到“将知识和理论转化为能力和方法”的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回归生活、理论走向生活、课堂教学嵌入生活,自觉地实现从理论逻辑向生活逻辑的转化,并回应同学们在生活中关心、关注的问题,解决同学们的思想困惑,真实感受到理论与生活、与自身的紧密相关,促成同学们自觉地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增进对理论的认同、理解与接受。

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与生活融合有利于掌握理论和培养能力

在大量的教学实践和摸索中,我们发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生活化教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能把“管用”、“实效”完美的体现出来。运用同学们大量熟悉的生活案例和生活经验来论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和观点,有效地解决教学内容的刻板性、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和教学程序的机械性等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观念与思想、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统一。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5]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和理论思维,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理性认识的成果逐步沉积,形成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人们的认识只能来自于自己生活的经验,生活经验中没有的东西,思维中也绝对不会有。然而,生活经验不可能自动地、自然地上升为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抽象理论。它必须借助于科学抽象和理论思维,才能实现跨入揭示本质和必然性的理论创新。反过来,人们在接受理论知识时也离不开感性直观和生活经验。这就要求我们,理解掌握科学抽象出来的理论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演示再现其思维过程,才好理解和掌握。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特别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尤为重要的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金钥匙。

马克思主义因问题而创立,马克思主义也因解决问题而生存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生活化教学实践中,我们是要探索和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如:世界是什么?世界怎么样?世界发展有没有规律?我们能不能认识世界?我们怎样认识世界?我们为什么要认识世界?人类社会是什么?人类社会发展遵不遵循规律?如何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资本主义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哪些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为什么说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为什么说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等。还有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生活化问题。如: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天才来自哪里?分析情人眼里为何出西施?马克思预言资本主义很快就要灭亡,但是,为什么资本主义还没灭亡?等等。这种问题式教学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以“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挑战欲,让学生集中精力参与到课堂中来,引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实现师生双向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锻炼同学们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是培养同学们综合能力的金钥匙。

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与生活融合有利于突出政治思想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

马克思主义既是我们对待世界的一种科学观点,也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特别是要讲同学们身边的人与事,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同学们真正体悟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强大的思想武器。如: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指出我国的“一带一路”与资本主义垄断资本输出的本质区别,“一带一路”建设秉承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促进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追求共富的价值观。又如:运用马克思主义劳动力价值理论,分析我国最低工资设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述社会主义追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再如:把近期网上热传的大学毕业生工资不如农民工工资的话题引入课堂。结合劳动力价值理论学习,指出劳动力是体力和脑力总和,在知识经济时代,脑力的比重越来越大。讲清楚教育的经济学价值,知识仍是不贬值的人力资本,智力的发展尤为重要,读书学习尤为有价值。“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现象的存在,一个是,我们要反思当前的大学教育的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大学教育的改革;一个是,我们要警示大学生读死书,或者不读书,沉迷于网络游戏,昏昏度日,青春颓废,教育的人力资本投入很可能就要打水漂。同时,也要教育学生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市场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树立在学习与工作中只争朝夕的拼搏意识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与生活的融合,教师把同学们普遍关注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及时补充到课堂上,设计出时效性强的教学问题,为教学注入了新鲜养料,丰富了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赋予理论多姿多彩的生命,有思想,有灵魂,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鲜活起来,有利于突出课堂教学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

综上所述,无论教好还是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立足于生活世界,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把抽象的理论转变为生动的具体生活问题,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远、大、空”的说教转变为“近、小、实”的运用,才能提高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抓住生活的本质,满足同学们的现实需求,解决同学们的困惑和难题,在贴近、落细、落实上下功夫,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知理论的价值魅力、领悟理论的精髓,认同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质量,实现教育人和培养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压缩空气动力汽车的基本原理及可行性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